超声检测中青年脂肪肝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脂肪肝患者肱动脉加压前后内径变化,以了解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无改变;2.探讨FMD技术在脂肪肝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选择69名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通过CDFI超声及化验结果分为三组:脂肪肝组20名(Ⅰ组),伴高血脂的脂肪肝组24名(Ⅱ组)及正常对照组25名(Ⅲ组)。2.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以下简称ET)基础上实现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以下简称FMD)检测技术,对患者肱动脉进行动态观察,记录肱动脉内径变化,通过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即FMD,其计算公式FMD(%)=[(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基础状态肱动脉内径)/基础状态肱动脉内径]×100%,来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与对照组之间(TC、TG、HDL-C、LDL-C)即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高脂组(TC、TG、HDL-C、LDL-C)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2.三组研究对象肱动脉基础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及伴高血脂组患者FMD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时,伴高血脂组患者FMD值低于脂肪肝组患者(P<0.05)。结论:1.脂肪肝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2.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3.FMD可以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变进行早期客观的评价。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腔隙和血管周围间隙是人群中较常见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脑脊液信号的颅内空洞样结构。既往病理研究和近年来的头颅核磁影像研究提示,多数血管周围间隙小于腔隙;但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