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78年前,临床上治疗脑瘫(CP)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是以肢体矫形手术为主,但是该手术容易复发,不能根本的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效果有限。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no首先报道用肌电刺激监测的方法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并使得该技术得到推广。我国学者徐林教授于1990年在国内和亚洲地区首次开展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1991年,在国际范围内率先开展颈段SPR。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于脑瘫外科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发现一些综合性的治疗包括药物、神经手术、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技术可以有效的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异常姿势和运动功能,减轻其肢体残疾的程度,去除或延缓相关并发症的进展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给患者本身和家庭带来希望。本文对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行腰段SPR,并之后结合Ⅱ期矫形手术的52例脑瘫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证实了腰段SPR结合Ⅱ期矫形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近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目的:探讨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Ⅱ期矫形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52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儿科学》中规定的年龄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29例(3-7岁即学龄前期)和B组23例(大于7岁)。通过观察两组SPR术后7天、Ⅱ期矫形术前及Ⅱ期矫形术后的痉挛解除情况、尖足畸形、剪刀腿畸形、下肢肌张力改变,以及SPR术后、Ⅱ期矫形术前及Ⅱ期矫形术后的腱反射、踝阵挛、病理征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其相关伴随症状的变化,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评价,评估治疗效果。(由于患者病历记载不统一,故在SPR术后7天仅观察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痉挛状态在两次手术后的近期内均持续降低,在SPR术后7天改善最为明显,且A组优于B组;2、两组踝阵挛、腱反射及Babinski征在两次手术后均持续改善,在SPR术后改善最为突出,且A组优于B组;3、两组的尖足畸形、交腿畸形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在两次手术后均持续改善,在矫形手术后改善最为明显,且A组优于B组。结论:SPR结合Ⅱ期矫形手术安全、有效,并在近期内可以持续性地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矫正畸形、改善运动功能;对于上肢痉挛、斜视、流涎及发声亦有改善。合理、持续的康复训练应在手术前后长期坚持,以确保最优疗效。痉挛型脑瘫患者行SPR术的最佳年龄为3-7岁,其术后痉挛及步行功能等改善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