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数学素养的高低是衡量未来人才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这需要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合理性判断,会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调节。初中阶段青少年身心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高涨,独立自主的愿望也很强烈,这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虽也重视对学生元认知的培养,特别是对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出声思维法以及自我提问等方法,但是对思维过程的调控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效果不甚理想。而大多数研究成果是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的移植,没有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特别是对数学思想观念以及数学课堂学习后的反思不足,最后又落入形式主义的深渊。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在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逐步确立。教师为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起到引导、监督和示范作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也有着影响作用。自我监控在实际学习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具体学习开始前,分析学习情境,树立目标,根据目标安排学习步骤;二是具体活动期间,监控学习进程,分析、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是具体活动结束后,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反省与总结,为以后学习活动打下基础。我们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角度,在教学(学习)活动前、教学(学习)活动中、教学(学习)活动后三个维度(细化为具体教学行为或学习行为)设计调查问卷,分别调查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的培养情况与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二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渗透教学观念、增强自我监控体验;三是在教学活动后,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反思。在具体对策中,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更加直观,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