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相关文本资料和经验,对广西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进行探索研究。评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并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培养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广西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优化医学院校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进行研究。(1)文本分析法,从可获得性和代表性的角度,通过访问国内5所医学院校官方网站、查阅文献等方式,收集国内外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授课形式、课程管理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信息,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为该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参考。(2)访谈调查法,根据访谈提纲对广西某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授课教师、研究生围绕广西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完成后状况,课程学习感受、建议等方面进行访谈。(3)问卷调查法,采用全面调查法,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调查广西某医学院校所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广西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比较临床医学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课程培养的满意度差异。(4)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24.0、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来描述。结果: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院校课程建设经验,实地调研该校的基本情况进行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评价该校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课程建设完成后的实践效果。(1)通过研究5所院校课程建设经验,经过全面调研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其课程模块大致相同,学分要求为16~30学分。课程设置注重医学理论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重视培养研究生职业素质和满足多元化需求;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建立多角度、立体式的课程评教体系;教学方法多样;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广西某医学院校依据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将课程设置为20学分,课程设置分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学术讲座4个模块,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2.5天集中学习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知识,教学方式主要是学术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采用集中教学、网络授课、学术讲座等教学方法。开展课程督导和评教工作,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2)访谈结果:(1)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的访谈中发现,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匹配度相对不高,医学与人文素养知识相结合不够;缺少多主体,多角度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缺少教师互评,缺少针对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课程教学采用集中教学、网络授课的形式,教学方式多样化不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课堂缺勤率偏多或者上课状态不佳,影响教学效果;在安排网络课程与线下面授的课时数上,实践性强的课程的线下面授课时数安排较少。(2)从研究生访谈结果发现,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课程内容缺乏科学化以及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医学前沿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部分教学内容与本科课程重复;研究生需要进行课程学习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与考核,学习压力较大;网络课程教学时间结束后学习无法重播课程教学视频,不利于课程学习。(3)问卷调查结果:(1)评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培养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其课程培养的满意度分别是:课程安排(时间和种类)为73.48%、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为77.27%、课程与实践结合度为78.12%、课程与科研结合度为75.18%、课堂氛围为76.55%、授课方法为78.64%、授课教师为84.78%、课程效率为79.23%、课程考核为81.25%、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课程为81.12%、课程总体满意度为81.71%。其对课程培养总体比较满意。(2)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培养的满意度分别是:课程安排(时间和种类)为91.26%、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为89.77%、课程与实践结合度为87.53%、课程与科研结合度为88.49%、课堂氛围为86.35%、授课方法为86.78%、授课教师为91.79%、课程效率为89.13%、课程考核为90.30%、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课程为89.13%、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1.36%。(3)在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对课程培养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培养的满意度均低于临床医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课程培养的满意度有差异。结论:广西某医学院校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优势不突出;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匹配度偏低,部分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重理论偏实践课程现象突出,课程与科研结合偏弱,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课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评价教学质量的多样性不足等问题。建议:(1)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2)完善研究生课程设置,改进课程教学;(3)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提高课程建设水平;(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