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2015~2017年国内部分地区的猪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从全国18个省份或直辖市采集了9447份猪血清样品用于伪狂犬gE抗体检测,最终检出阳性样品5699份,阳性率为60.33%。为了解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与季度之间的相关性,将检测结果按不同季度分类整理,结果显示,从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5年第一季度的gE抗体阳性率为49.86%,到2017年第四季度,抗体的阳性率已经上升至81.43%,上升幅度非常明显。为了解猪伪狂犬gE抗体与不同日龄的猪群之间的相关性,将检测结果按照猪群的日龄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新生仔猪的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3.19%,育肥猪的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0.27%,这些数据表明,母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率高,通过母源抗体检测出仔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较高。为了解伪狂犬病毒gE抗体与不同地区之间的相关性,将检测结果按照送样地区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养殖密度最高的河南省,猪伪狂犬gE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75.78%,养殖密度相对较低的陕西省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4.31%。为了研究转移因子和微生态制剂能否增强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本试验对猪群进行猪伪狂犬Bartha K61弱毒疫苗免疫前后同时添加转移因子或微生态制剂,并测定猪体内PRV gB抗体、血液中CD4~+和CD8~+T细胞含量,以及IL-2(白细胞介素2)、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FN-γ(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浓度。仅转移因子可以显著提升免疫后猪群的PRV gB抗体水平,两种免疫增强剂对猪体内的CD4~+细胞、CD8~+细胞、IL-2、TNF-α、IFN-γ的影响不显著。为了评估某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将该疫苗分别进行免疫次数对比试验,弱毒疫苗免疫对比试验,不同毒株灭活疫苗免疫对比试验和临床应用试验。免疫次数对比试验表明,进行2次灭活疫苗免疫相比进行1次免疫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弱毒疫苗免疫对比试验表明,对猪群免疫两次灭活疫苗的实验组具有更好的gB抗体离散度和更低的野毒转阳率。不同毒株猪伪狂犬灭活疫苗对比试验表明,该灭活疫苗在免疫后不管是诱导产生的gB抗体水平,gB抗体离散度,以及gB抗体平均滴度,均要优于鄂A株伪狂犬灭活疫苗组和闽A株伪狂犬灭活苗组,gE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另外两组。临床应用试验表明,某猪场在应用该灭活疫苗免疫猪群后,猪群的伪狂犬gB抗体稳步提升,gE抗体随着日龄增加迅速下降,至育肥后期完全转阴。这些试验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