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BPD时肺血管张力及反应性增高,血管表面积减少,可以引起肺动脉膜增厚,肺动脉压力增高,导致右心室肥厚,右心功能降低,严重者可死于肺心病及右心衰竭。早期评估右室功能对于这些BPD患儿的支持治疗有很大帮助,而传统的心脏超声指标缺乏一定的敏感性。近年来提出的心肌作功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又称Tei指数,是一种多普勒超声技术,操作方法简单,可以全面地评价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本文试图通过动态监测右室Tei指数了解其变化规律,并探讨与BPD的关系。 方法: 共有32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于生后1,3,7,28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等容收缩时间(ICT)与等容舒张时间(IRT)之和(ICT+IRT)及射血期时间(ET),公式(ICT+IRT)/ET计算右室Tei指数(RV-Tei)。其中有8例患儿在纠正胎龄36周时诊断为支气管发育不良。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BPD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非BPD组,性别、分娩方式及产前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BPD组更容易发生PDA,肺出血及感染,有更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天数。 二、新生儿右室Tei指数动态变化 生后1天,BPD和非BPD两组右室Te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1天后,非BPD组右室Tei指数逐渐下降,而BPD组右室Tei指数值下降程度不明显,自第三天始,BPD组各时间点,Tei指数均高于非BPD组。 结论: 右室Tei指数是一个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的超声指标,为监测新生儿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早产儿生后持续增高的右室Tei指数可能与BPD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