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氮污染特点,饮用水中亚硝酸盐问题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我国饮用水的有关标准中没有统一的亚硝酸盐标准。因此有必要研究亚硝酸盐在给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保障饮水健康安全。本文首先研究了常规水处理过程亚硝酸盐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混凝和沉淀过程对三氮转化没有影响;过滤过程中,经水厂滤料过滤的出水中有亚硝酸盐的生成,生成的亚硝酸盐不是来自硝酸盐的反硝化,是来自于微生物作用下氨氮的亚硝化作用,亚硝氮的生成量随着滤速的增大,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递减,随着滤床深度的增大、微生物活性的增强而增加;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影响亚硝氮去除率的最根本的因素都是 HClO 浓度,ClO-很难氧化去除亚硝氮,在常规氯消毒工艺条件下,氯消毒可以完全去除亚硝氮,氯胺消毒中,pH 减小、余氯量增大、氯氨比提高都会使 HClO 浓度增加,从而提高亚硝氮的去除率,而接触时间并不会对亚硝氮的去除率造成很大影响。论文第二部分通过静态间歇试验,对紫外光照下水中无机氮的转化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对亚硝氮生成的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下,氨氮不能转化为亚硝氮,硝氮可以转化为亚硝氮;有机物可以促进亚硝氮的生成,其促进作用大小顺序如下:相同碳链醇>醛>酸>酮、官能团越多促进作用越大,相同官能团碳链越长促进作用越大,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脂肪族有机物对亚硝氮生成促进作用的定量结构关系(QSAR)模型。模型对大部分试验有机物都适用,对丙酮和氯乙酸的适用性较差。模型中涉及的有机物结构参数是最高分子轨道占有能(EHOMO)和标准分子生成焓(HF),其中 EHOMO 的灵敏度更高,说明脂肪族有机物得失电子能力对亚硝氮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在给水处理的一些过程中存在亚硝氮去除率不高甚至亚硝氮浓度增大的问题,而我国饮用水标准中并没有制定亚硝酸盐的标准,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处理技术和水质标准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