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aq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集聚化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对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各级政府已经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并将其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现有的关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比较少,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因此,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及集聚度的测算,首先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状: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值逐年增长,但对GDP的贡献以及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物流业、商务服务业已经形成初步的集聚,并且集聚地区为合肥、芜湖、蚌埠等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明显。为了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影响集聚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借鉴陈国亮(2010)提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eviews6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度、城市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呈正相关性,政府规模呈负相关,信息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模式,认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应该形成以合肥为核心,芜湖、蚌埠为支撑,阜阳、安庆、黄山为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了物流业、金融业的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形成以CBD为核心、基于产业互动和以地理区位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最后,本文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