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否真实有效的“标尺”,是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质量的依据和保证,亦是建设一个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所在,成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法宝”。自2010年以来,我国不断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进行补充更新,但仍存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合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未能得到重视、内部控制的现状不甚理想等问题。这说明了仅仅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实质性内容的报告是不能起到很好监督效用的,因此,制定更严格的披露标准、更加细化披露的内容、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才能充分保证企业披露信息的质量,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相关文献,理清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再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提取近年来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3588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相关行业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描述性分析以及一定的样本选取,更深层次的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的现状问题;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法,对*ST航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概况进行描述并对其内控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估,深入剖析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通过研究发现:在*ST航通公司内部层面由于股权集中、高层管理者对内控缺陷信息披露不重视、信息沟通不畅、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等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失效、外部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ST航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可能真实、完整、准确且及时的对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进行有效披露。本文通过案例与实际结合,深入挖掘*ST航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这些对策不仅对*ST航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其他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对于我国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落实及监管部门的监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使我国上市公司更加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更加明确细化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真实完整地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