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才子贾谊之命运与创作风格解读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绝代才子。他的生命短暂,只匆匆走过短短的三十三个春秋,但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思想上、政治上,他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他关注颇多,尤其是对他的心路历程和命运遭际的研究,更是学术论争的焦点,但概括起来基本上都是围绕“遇”和“不遇”这两个主题来展开。而文品反映人品,所以研究一个作家自然也离不开对其作品的分析,贾谊政论文的气势历来为人称道,他的赋作更不乏受人关注。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把贾谊的命运与创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解读,并探讨造成贾谊生命悲剧及其作品创作风格差异的根本的、内质性的原因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通过对前人及时人研究贾谊的资料的汇集、整理和对比研究,本文从分析基本材料入手,主要从贾谊的生命轨迹、命运解析以及作品创作风格解读三方面层层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造成贾谊生命悲剧和创作风格差异的根源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即在于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具体说就是自由与理想的二难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体摧残和精神折磨直接导致了他生命的毁灭。并且通过对贾谊个体的研究以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考察,我们发现,文化人格的二重性不惟独体现在贾谊身上,而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历代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综观整个中国文学史,可以说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流派,什么人生取向、创作倾向的文人作家,尽管他们的生命形态纷纭多状,但是他们的内在人格从根本上说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种分裂和变异,而正是这种深层结构的矛盾冲突,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总体品格和主流特征。
其他文献
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是坚持说辩证论的典范,是运用唯物辩论法的楷模,是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样板,它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反映了
期刊
人们常用单边梁切口法(SENB)评价多孔陶瓷的断裂韧性(KIC),KIC随孔隙率增加而不断下降。SENB测试结果表明,多孔陶瓷中的微气孔、微裂纹不仅没有起到增韧作用阻止裂纹扩展,反而
本文从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结构中位置、功能的差异及基于这种差异而形成的种种原则、假定和惯例中,对家务劳动在女性话语中产生、运作的历史原由作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试图
税收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政府行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的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另一方面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起着调节器的
在新一轮的地理课程和教学改革中,课程和教学评价改革乃是整个新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问题,“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在第四代评价思想浸润下的真实性评
林地是林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展林业的物质基础,是获取林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森林资源资产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将林地当作林业生产的基础资源经营,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励他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明·皮日休《汴河怀古》
在二十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的女作家中,丁玲无疑是一位大家。跨20、30和40年代,并在这三个时期都有杰出成就的作家并不多,而丁玲则是其中的一个。她这几十年的创作,从都市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