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川剧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昆曲艺术入选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纷纷掀起一股非遗研究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珍贵财富,是历史发展的活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虽然将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物质、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与交流,但也间接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数量不断缩减甚至灭亡。因此,以文化软实力强国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观光,更注重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纳入旅游活动中,在被人们熟知和发展的同时,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要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这里民风淳朴,各族人民共同孕育了璀璨的巴蜀文化,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作为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在川渝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很多的群众基础,其中变脸甚至成为老少皆知的一项绝技,川剧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四川历史、各民族生活传统、民间艺术等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分为六章对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论述,分别为: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别论述了论文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本文涉及的主要理论依据。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正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学习成功经验;  第二章分别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及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是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四川省旅游与资源概况,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价值与典型代表,对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总结出适用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  第四章以川剧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介绍了川剧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川剧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遭遇的困境,通过多元化的保护方法和旅游开发策略,使川剧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提升;  第五章是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结论与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农村、农民、农业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也与在我国总体人口中占绝对地位的广大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土地作为农民最主要的资产载体,一方面是农民收入的主要
互联网和自助游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其两者的结合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发展迅速。研究发现,在基于网络平台出游的结伴自助旅游中,存在明显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角色划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