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导致教育不平等,政府采取干预政策的绩效如何?本文以清代康熙年间实施分省取士的会试录取制度改革为自然试验,运用康熙年间分省取士政策前后进士、税赋、人口等省际截面数据,通过使用混合OLS的方法,对分省取士政策实施前后清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注重区域公平的分省取士录取政策的实施,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进士录取的边际影响,促进了教育公平。论文还利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通过进一步使用混合OLS的方法,利用清代巍科人物省际截面数据,对分省取士政策前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级人才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录取政策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级人才畸多畸少分布现状,基于区域公平的分省取士制度对于巍科人才录取的影响甚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影响人才质量的关键。本文的研究既表明政府注重区域公平的录取政策,有利于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推动地区人才的平衡分布,促进教育平等,也表明只有提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偏远地区教育质量、缩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异才是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