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翻译研究多为规定性研究,旨在制定规则和标准以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学派则采取更为客观的视角全面分析翻译现象。作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图里将翻译视为受规范所制约的行为,并将规范分为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预备规范在翻译行为开始前便影响译者对译本的选择,包括翻译方针和翻译的直接程度;初始规范制约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译文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操作规范分为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主要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 自从《论语》被翻译为外语,尤其是英语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译本的翻译批评研究可谓异彩纷呈,其所采用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但从描述翻译学视角对《论语》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有鉴于此,可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对三个《论语》英译本中的法学语言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论语》的英译研究以及我国典籍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在所选取的三个译本中,理雅各、辜鸿铭和吴国珍这三位译者都尽力再现原文内容,其译文在规范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特点。预备规范和初始规范在宏观层面影响理雅各、辜鸿铭和吴国珍对源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侧重。在微观层面,操作规范从母体规范角度制约三位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从篇章语言学角度使三位译者在字、词和句子的处理上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