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和癌组织中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的表达以及外周血AFP mRNA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93例肝癌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14例非肝癌恶性肿瘤、22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检测其AFPmRNA。其中,19例肝癌患者尚接受肝穿活检,检测癌组织中AFPmRNA的表达。动态监测54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在局部或联合全身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随访观察血AFP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FP mRNA在健康志愿者、非肝癌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表达,肝癌组外周血AFP mRNA检出率为52.7%(49/93),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组的9.1%(2/22,P<0.01)。AFP mRNA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①VT人肝外转移、癌灶大小、HBV感染和Child’S分级有密切关系p均<0.05),与病灶数目、HCV感染及血清AFP浓度无显著相关(P均>0.05人癌组织中 AFP tuRN检出率为 88.9o门6/19人检出率与HBV感染/慢胜肝炎或肝硬化、血清AFP水平密切相关,与有无肝内外转移和癌灶大小无显著相关。局部治疗组门 例)在治疗后 1周,血AFP MA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u功.05人 但在治后4周,表达率又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功.05);联合全身治疗组臼6例)在治后1周和4周,AFP mRNA检出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人经过 3~12个月随访,发聊}周血 AFP mRNA于治疗后 4周呈阳性的 18例肝癌有 9例发生 PVT或肝外转移,癌灶的稳定期为3二士2.ZM,而阴性表达的30例肝癌中有6例出现PVT或肝外转移,癌灶的稳定期为5.2士2.SM,H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炉均功.05人结论()Ne沏RT肚R技术是检测肝癌患者血循环中肝癌细胞娜细胞的敏感方法。Q)外周血AFP wA是反映肝癌患者有无血行播散的较特异的标记,阳性表达预示肝癌有血顾微小转移的可能,并提示患者预后更差。臼)外周血和癌组织AFPInRN表达均与HBV感染和肝硬化有密切关系。N)对复发或转移高危患 2者(血 AFP W阳性表达)采取综合治疗(局部治疗十全身治疗),可g腑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