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静脉全身麻醉药氯胺酮在产生良好镇痛同时,而无明显呼吸抑制,此优点适宜在烧伤手术病人的麻醉以及野外创伤、战争和晚期癌症病人的镇痛中应用。但氯胺酮可致明显的近期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副作用等不良反应,而老年人是临床麻醉中发生术后认知障碍的高发人群,因此使用氯胺酮麻醉后可进一步增加老年人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从而限制了氯胺酮在老年病人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许多研究表明,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和减轻其精神和心血管兴奋等副作用,且异丙酚还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但异丙酚对氯胺酮所致近期认知功能损害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也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实验对比观察了氯胺酮以及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应用后对老年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神经元改变的影响。方法:32只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氯胺酮40mg/kg/h (K)组、异丙酚30mg/kg/h (P)组、氯胺酮40mg/kg/h +异丙酚30mg/kg/h (PK)组,每日持续静脉注射2h,连续给药7天。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寻找隐匿台的潜伏期和空间搜索能力。在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第二天处死大鼠取出脑海马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潜伏期(Latency period,LP):与NS组第1、2天LP比较,P组LP无明显变化(P>0.05),K和PK组LP明显延长(n=8,P<0.05);与K组LP比较,PK组LP缩短更明显(n=8,P<0.05)。与NS组第3、4、5天LP比较,P,K和PK组LP均延长(n=8,P<0.05),与P组LP比较,PK组LP明显延长(n=8,P<0.05),与K组LP比较,PK组LP缩短更明显(n=8,P<0.05)。②空间收缩能力:各组穿过原平台次数分别是NS组为(6.75±1.98)次,P组为(4.88±1.13)次,K组为(1.88±0.83)次,PK组为(3.38±1.19)次;与NS组相比,P、K、PK组明显减少(n=8,P<0.05);与K组相比,P、PK组明显增加(n=8,P<0.05);与P组比较,PK组明显减少(n=8,P<0.05)o。③神经元凋亡:NS组的凋亡率为(1.09±0.21)%, P组的凋亡率为(8.81±1.08)%, K组的凋亡率为(20.42±5.68)%,PK组的凋亡率为(13.88±1.66)%;与NS组比较,P、K、PK组凋亡率明显增加(n=8,P<0.05);与K组相比,P、PK组凋亡率明显减少(n=8,P<0.05);与P组比较,PK组凋亡率明显增加(n=8,P<0.05)。④蛋白质Caspase-3表达:NS组为(2.41±0.70)%,P组为(8.09±1.18)%,K组为(17.00±2.11)%,PK组为(12.52±1.68)%;与NS组比较,P、K、PK组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n=8,P<0.05);与K组比较,P、PK组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n=8,P<0.05);与P组比较,PK组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n=8,P<0.05)。结论:①重复多次使用异丙酚或氯胺酮均可致老年大鼠近期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区神经元损害,但氯胺酮的损害明显重于异丙酚。②异丙酚能减轻氯胺酮麻醉所致老年大鼠近期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