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若干地方猪种GH、RYR1、Leptin、HSL和PIT-1基因部分座位特征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PCR-RFLP及PCR-SSCP分析方法,对我国地方猪种淮猪(黄淮海黑猪)、姜曲海猪、二花脸猪(江海型猪)和藏猪(高原型猪)的5个功能基因:生长激素(porcine growth hormone,pGH)基因、兰尼定受体(Ryandine receptor gene,RYR1)基因、Leptin(Obese)、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uitary transcription factor,PIT-1)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五个基因中,淮猪、姜曲海猪、二花脸猪和藏猪的五个功能基因中存在着广泛的基因多态。GH的HhaⅠ多态在四个猪种中都有分布,不同HhaⅠ基因型与产仔数无显著性差异;在四个地方猪种中RYR1的基因HhaⅠ酶切结果没有发现多态,其结果全部为NN型,不存在RYR1隐性基因n,SSCP分析二花脸和藏猪同一片断发现了一个突变位点的存在,试验未对其测序分析,在二花脸中RYR1基因不同的基因型之间的产仔性能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其他基因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似可把RYR1作为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在淮猪中Leptin基因HinfI呈单态分布,在其他三个猪种中呈多态分布;对淮猪和姜曲海的PIT-1基因进行了MspⅠ酶切,发现了与国外猪种不同的酶切图谱。计算四个猪种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PMGA和NJ法聚类分析,UPMGA法发现淮猪和姜曲海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先聚为一类,再和二花脸聚为一类,NJ法则淮猪与二花脸先聚为一类,再和姜曲海聚为一类,两种聚类方法都表明这三个品种与藏猪的距离最远,这种遗传距离的差异和他们原产地的地理距离相一致,地理分布上,由南到北分别是淮猪、姜曲海猪、二花脸猪,而藏猪基本上处于与外界隔离的西藏深山河谷中,属于封闭的群体。文中还对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猪种之间遗传距离的聚类、以及分子育种和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合理的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并在补饲料中添加预混料添加剂,使其满足母羊在妊娠期多种营养物质需要,探讨补饲预混料对不同品种绵羊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预混料补饲
在高寒地区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人工草地是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护该地区生态平衡的集约化牧业的最佳选择。但在该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稳定性较难维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与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癫痫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
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方法目前已有很多,而选择最合适的基因导入方法是成功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关键。本实验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用精子载体法进行了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