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对外援助,经过近7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援外的理念和实践都得到了不断调整和完善。为了形成对中国外援历史、作用和意义较为科学的认识,本文在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援助起始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援外工作的发展历程、1995年全国援外工作改革会议召开后做出的重大调整、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鉴于东南亚与中国的传统友谊、既有合作以及东南亚对中国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意义,研究中国在东南亚援外发展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既可以弥补当今学术领域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又可为今后援外工作进一步改进、创新提供经验和教训的参考,同时增进国内外对中国援外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推动援外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取得更切实的效果。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重点搜集了中国在东南亚援助工作的相关资料、数据和新闻报道,从背景、方式、内容、效果、不足和前景几个方面对中国在东南亚援助发展和调整进行介绍、分析和思考。研究发现,由于中国政府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援外要先把国内建设好,援外也要通过“双赢”服务于国内的经济建设,1995年后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规模一直保持在与国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更多的银行、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对外援助中去,援外的方式和资金来源也更加多元化,援外的效率和收益都得以提高。在援外活动中,中国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合资合作得以发展,出口贸易迅速增多,中国国内经济大大受益。与此同时,对外援助成为中国提高和传播自身软实力、改善大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渠道。1995年后中国支援的标志性项目与民生项目大大增多,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也更加重视,人才援助领域大大拓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更加频繁和及时,与国际组织和国际NGO的合作也不断加大,援外过程中对当地民众的真实需求和环境因素等更加关注。所有这些都改善了中国在受援国当地及在国际上的形象,有效地传播了中国的软实力,帮助中国逐步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