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间,上海市西南城郊结合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条河道,包括午潮港、周家浜、水城路周家浜、曹杨环浜和丽娃河的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等一系列生态学参数,同时利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指标和水质理化综合指数综合评价了上述河道的污染等级和水质状况。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从所采集的水样中,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45种,其中轮虫31种,隶属于8个科11个属,占总种数的68.9%;枝角类8种,隶属于5个属,占总种数的17.8%;桡足类6种(不含无节幼体),隶属于2个目,占总种数的13.3%。浮游动物种类数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各季节的种类组成均以轮虫为主。
2)优势种。小三肢轮虫Filinia minuta,长额象鼻溞 Bosmina longirostri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为常年优势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春夏秋三季优势种;长足轮虫Rotaria neptumia为春季优势种;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为夏季优势种;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和蚤状溞D.pulex为冬季优势种。
3)调查期间,水城路周家浜仙霞路段(6#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现存量最高,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达12379 ind./L和4.366mg/L,监测到的种类却最少,仅有7种,午潮港新潮路西端段(2#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现存量仅次于6#采样点,全年共监测到25种浮游动物;曹杨环浜枣阳路杨柳青路交叉口段(7#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现存量最小,生物数量和生物量仅为718 ind./L和0.619 mg/L。
4)采用化学指数综合评价方法得出10个采样点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周家浜平塘路口段>午潮港新潮路中泾路交叉口段>午潮港新潮路西端段>周家浜福泉路泉口路交叉口段>丽娃河大学生活动中心段>水城路周家浜仙霞路段>曹杨环浜枫桥路花溪路交叉口段>水城路周家浜茅台路段>丽娃河国际交流中心段>曹杨环浜枣阳路杨柳青路交叉口段。午潮港和周家浜为极严重污染;丽娃河大学生活动中心段为严重污染:其余采样点为轻度污染。
5)计算得到各采样点三种多样性指数取值为,Shannon-Weaver指数取值置于0.254-1.510之间,Simpson指数取值范围为1.107-2.741,Margalef指数取值范围为0.214-1.109之间。综合三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结果为:午潮港新潮路西端段(2#采样点)曹杨环浜枫桥路花溪路交叉口段(8#采样点)丽娃河国际交流中心段(10#采样点)水质污染较轻,污染类型为α-中污型,午潮港新潮路中泾路交叉口段(1#采样点)水质污染类型为β-中污型,其余6个采样点包括周家浜福泉路泉口路交叉口段(3#采样点)、周家浜平塘路段(4#采样点)、水城路周家浜茅台路段(5#采样点)、水城路周家浜仙霞路段(6#采样点)、曹杨环浜枣阳路杨柳青路交叉口段(7#采样点)、丽娃河大学生活动中心段(9#采样点)水质污染较严重为多污型。
6)根据10个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数据及理化性质监测数据,选择了13个量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起主要作用的是溶解氧、电导率、TDS、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及BOD等指标,反映河道的化学污染,第二主成分主要是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起作用,反映河道生物多样性这一指标。第三主成分主要以硝酸盐起作用。运用回归分析算出10个采样点在主成分上的标准得分,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将评价水体划分为3种生态类型:寡污至β-中污、β-中污至α-中污、多污。其中周家浜(3#和4#采样点)、午潮港(2#和1#采样点)聚为一支,河道污染类型属于多污型。丽娃河(9#和10#采样点)与曹杨环浜枣阳路杨柳青路交叉口段(7#采样点)聚为一支,污染状况属于B类,水质评价结果为β-中污至α-中污。水城路周家浜(5#和6#采样点)与曹杨环浜枫桥路花溪路交叉口段(8#采样点)污染较轻,水质评价为A类,属于寡污至β-中污。
7)采用生物多样性、化学指数以及生物和化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条河道的污染等级处于轻度污染至极严重污染,属于α-中污至多污型,提示基本消除黑臭后的河道正逐渐趋于良性恢复状态,但水体中生物种类和组成还偏简单,河道仍较为脆弱和不稳定,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必要的巩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