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速放缓。2010年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实现危机后的复苏,经济同比增长4%。但好景不长,2013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增速明显地低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经济增长停滞。但这远远没有结束,受2014年西方制裁、油价大幅下跌以及卢布剧烈贬值的影响,2015年俄罗斯的经济再次负增长,增长率为-3.7%,经济陷入危机。表面上看,上述几个原因直接触发了2015年的经济危机,但长期来看,这就是俄罗斯资源型经济结构直接造成的。可以说这次经济危机是外源危机冲击下俄罗斯结构性危机的直接爆发。俄罗斯的结构问题由来已久,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当今的俄罗斯,始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模式。其中,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是对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一个常用概括。根据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具有丰富资源禀赋的俄罗斯应该发挥禀赋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增长。但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陷入了资源过度依赖型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过度地依赖于外部的经济形式,尤其是国际资源市场的价格和需求行情会对资源部门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对整个经济体形成冲击。如果随着科技进步实现资源的可替代,或者资源的供给大幅度增加,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价格大幅度下跌,外部需求也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体的发展,这种结构的负面作用就会进一步地显现。俄罗斯政府也看到了这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内僵化单一的经济结构,要真正走出危机势必要从根本上改善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俄罗斯在2008年2月8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涉及较多的旨在调整和改善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相关政策,比如:强调由原材料出口型的发展模式向技术创新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积极实行经济的创新型发展。长期内如果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完全不能排除俄罗斯的经济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出现结构性下降,甚至是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如何实现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那么就要对影响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较多的研究一般围绕制度、路径依赖、资源禀赋等方面展开,但忽略了卢布汇率这一关键的经济变量,实际上汇率已较早被纳入了经济结构问题的分析当中,但关于俄罗斯相关问题的研究仍比较缺乏。事实上,2014年卢布贬值直接改变了俄罗斯进出口产品的成本以及结构,导致了要素在部门间的重新再配置,卢布贬值的结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危机后俄罗斯政府出台的反危机计划与其说是被迫进行结构调整以降低对制成品进口依赖实现国内的进口替代,不如说是顺应卢布贬值的结构调整效应,看似应急之措,实则恰逢其时。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需求结构、两部门结构、工业结构三个方面对卢布汇率的经济结构影响及内在逻辑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卢布波动背景下的经济结构优化路径。本文按照以下的结构展开:首先,梳理了领域内的相关文献,并基于相关理论构建了卢布汇率影响经济结构的渠道机制。其次,介绍了俄罗斯经济结构的基本现状与基本特征,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使用俄罗斯的历史数据对卢布汇率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事实描述。最后,运用俄罗斯联邦数据与联邦主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理论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卢布汇率会通过影响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导致内需和外需的变动。即在卢布贬值的情况下,国内产品价格的出口价格相对降低,外部需求增加。反之,卢布升值则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另外,卢布贬值可以降低俄罗斯的进口依赖度,增加内需,但对于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可以降低以食品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的进口依赖度,但对于机械设备等中间投入品的作用则不明显,第二,卢布贬值会显著地抑制非贸易部门的发展,但会推动贸易部门的发展。相反,卢布升值则会阻碍贸易部门的发展,推动非贸易部门的发展,卢布贬值的背景下可以缓解两部门结构失衡状态。第三,卢布汇率同样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工业内部结构,卢布贬值背景下,可以带动俄罗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但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卢布贬值并不利于俄罗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