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视角下汾阳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u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获得感”,强调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进一步讲到:“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此后,“获得感”一词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并着重强调。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同时,首次将“获得感”与“幸福感、安全感”并提,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提升人民群众的“三感”正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人民“三感”的并提不仅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着重关注了人民群众的新诉求,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回应,彰显了新时代民生建设的价值旨归。就山西省汾阳市而言,汾阳市在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八大以来,汾阳市积极探索民生发展新路径,不断推进汾阳市经济社会进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显著,市政府对人民“三感”的重视度也日益加深,但汾阳市在提升人民“三感”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本文以汾阳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研究对象,探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下经济基础差、历史欠账多的汾阳市如何有效提升人民“三感”,在种种制约条件下,如何协同发力,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又能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让汾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本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概述。本章通过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思想,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再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并且阐明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第二部分针对汾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发展现状,剖析当下汾阳市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临的主要问题:民众对获得成果认可度不高;注重物质享受,忽略精神追求;对未来缺乏相对稳定的预期;不同阶层“三感”差异明显;人民“三感”发展不平衡。第三部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引发问题的原因。从市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民生基本领域短板突出、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四个层面,分析提升汾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桎梏。第四部分针对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夯实“三感”的物质保障;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巩固“三感”的社会基础;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优化“三感”的基层主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三感”的心理支撑四个方面提升汾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找出一条使汾阳市人民“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为了从根本上规范煤矿矿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矿压管理水平,结合木城涧煤矿矿压监测和管理实际状况,研发了木城涧煤矿矿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为煤矿各级管理者随时随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