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刘庄地区ES段层序地层及相控储层预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濮凹陷刘庄地区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断层分布密集、杂乱,断块小而不规则的构造特征,并且储集层具有砂体类型多、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等特点,储层预测难度较大。进行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克服储层地震预测多解性的研究对本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针对刘庄地区地质与地震反射特征,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了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储层的预测,提出了预测思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地质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相结合,帮助建立高精度的地层约束模型,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综合考虑物源、沉积相等地质条件于测井数据归一化过程,增强测井约束条件的有效性;运用沉积相地质分析结果在反演中作为约束条件,和反演结果相互印证,限制其任意性,增强其合理性,以提高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针对研究工区取得了以下地质认识:
   1.区内构造为多期断层发育叠加结果,主要断层始形成于沙三段沉积后期,沙二段沉积期构造发育相对稳定。东营组沉积后期受下部地层上隆抬升作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形成两组北东-南西走向、对掉断层,对原构造进一步切割、改造,形成了“凹中有隆,隆中有洼”的复杂断块构造特征。
   2.沙一段和沙二段组成一个三级层序,沙三段属于另一个三级层序:沙二下段大致可以划分7—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沙二上段可以划分为1-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沙一段大致可以划分出3—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3.沙二下沉积期,水流方向多变,物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有南部、东部和北部三个物源方向,其中以南部物源为主。沉积环境以滨浅湖和漫溢浅滩频繁交替为主;主要发育洪水水道、水道侧缘溢岸沉积、水道间漫溢沉积、泥质浅滩、砂质浅滩、浅滩砂坝等六种沉积微相。
   4.沙二下亚段储集砂体主要为洪水水道砂、砂质浅滩受波浪改造的滩砂,其次为水道侧缘溢岸砂。在纵向上呈现砂体多而薄的特征,第Ⅲ、Ⅳ、Ⅴ基准面旋回含砂率高,物性较好,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平面上砂体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连续性较差,主要发育南北方向的砂体,主要集中在南部刘16-刘5井区和北部刘20-刘37井区。
   5.砂岩的物性较细,处于晚成岩作用A—B阶段。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要储层。砂岩孔隙度绝大部分在5%-20%,集中在8%左右;渗透率绝大部分在0.2-10毫达西,属于中孔低渗、低孔低渗砂岩。砂岩所处的沉积微相和后期成岩过程中的碳酸质胶结是影响其储层物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6.测井曲线中与岩性相关最好的自然伽玛,其次为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视电阻率、深感应。沙三上段、沙二下段灰质含量对砂泥岩分辨影响相对较小,沙一段灰质对储层预测影响较大。
   7.自然伽玛反演相对波阻抗反演和井相关程度更高;沙三上段在工区西部斜坡区地层较为连续,倾角较小,反演效果较好、可信度高;沙二下段在断块区断块小而破碎、断层间距小、地层倾角变化大、地震反射同相轴紊乱,反演结果受初始模型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
   8.综合考虑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储层反演、物性分析及含油气性分析等结果,沙二下段在刘2井南局部构造、刘16井北区域为相对较好滚动勘探目标,主要目的层段为沙二下Ⅱ—Ⅴ砂组;沙三上段刘28井北部地区为有利滚动勘探目标,主要目的层段为和刘28井4400—4600m层段相对应的层段。
其他文献
随着浅层油气资源的日益减少,勘探开发的重点逐渐转向深井和超深井。降失水剂作为三大油井水泥添加剂之一,其在有效控制水泥浆的滤失水量、保证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降失水剂产品是丙烯酰胺类的,这类降失水剂含有的酰胺基团在高温和强碱的环境下易发生水解和脱吸附,造成水泥浆滤失水量的不可控,进而导致降失水剂耐高温抗盐性差、适用范围较窄以及与其它的水泥添加剂配伍性差等问题。 
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油气田产量的主要措施,其中压裂液是造缝和携砂的重要工作介质。破胶剂胶囊化技术是实现破胶剂高温应用的重要手段。随着油气田开采的深入,地层温度升高,常用的胶囊化过硫酸盐类破胶剂已难以适应高温压裂应用。开发适应高温压裂的破胶剂成为当前急迫需求。  本文选用高分解温度的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为氧化剂,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丁
发夹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管壳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核电领域。与常用形式的管壳式换热器类似,发夹式换热器也存在因管束流致振动而导致的结构失效与破坏案例。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发夹式换热器壳侧流场特性和管束流致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针对弯管段管束面内、面外的频率差异,以不等刚度管束进行了水洞实验研究,得到了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特征,以期为发夹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多孔介质模
采用稀土气相扩渗的方法,制备了La,Gd,Pr改性的BaTiO基PTC陶瓷,对温-阻效应及室温电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TiO基PTC陶瓷经稀土气相扩渗后,与稀土液相掺杂截然不同,产生了明显的NTCR效应.并且室温电阻率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在不同的粉料配方的基础上制备的BaTiO基PTC陶瓷,经La扩渗后,室温电阻率分别下降为2.5×10Ω·m、70Ω·m、220Ω·m和40Ω·m;经P
学位
该文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CoO粉体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反应和前驱体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以硝酸钻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演法制备纳米CoO,考察了硝酸钻浓度、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干燥温度和时间、煅烧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研究了聚合物分散剂在纳米CoO制备过程中的作用.TG-DTA、XRD、 TEM以及IR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分散剂后,其表面
学位
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目的产品收率,彻底打破了原有提升管反应器的结构形式和反应-再生系统流程,用两段提升管反应器取代原有的提升管反应器,构成新的反应-再生系统流程。该技术现已应用于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本文研究考察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的工业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装置的具体改造方案:包括反再系统、分馏系统、稳定系统的改造,然后通过三
设计并制备了混合纳米Ni(OH)AA型MH-Ni电池,测试了电池的基本电化学性能,进而研究了电池循环充放电过程机理,同时与制备的纯球形Ni(OH)AA型MH-Ni电池进行了比较.采用超声波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级β-Ni(OH)样品,平均尺寸为50nm,分布在30nm~60nm之间,纳米晶为薄片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电池工艺参数.对混合纳米Ni(OH)与纯球形Ni(OH) MH-Ni电池电性能进行比较:
学位
该论文工作是在课题组前期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前期采用超声波配位沉淀法制备出类球形纳米β-Ni(OH),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得到了改善,但工艺稳定性以及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还有待于研究和改进.该论文比较了超声波使用的利与弊,发现使用超声波是导致工艺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因此去除了超声波,简化了工艺流程;借鉴恒流泵的原理,采用自制的简易加液装置,提高了工艺稳定性;根据前期实验的摸索,发现原反应器搅拌效果不理
学位
该论文着重对温差电制冷晶片(BiTe)表面镀镍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化研究,使BiTe材料表面镀镍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首先,设计了晶片表面镀镍的方法.因碲化铋材料对于化学镀镍属催化毒性材料,对其表面镀镍不采用直接化学镀镍的方法.确定表面镀镍方法为:(1)电镀镍;(2)电镀镍后化学镀镍.然后,针对这两种镀镍方法,给出前处理内容包括:除油、粗化、除麒等工艺,而前处理的好
学位
利用TiO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一项环保新技术.其中,TiO光催化剂的固定化及其光催化活性是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关键.目前制备固定化TiO膜的方法存在TiO颗粒与基体结合不牢固及光催化活性较低等缺点.因此,该论文采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在钛板表面原位生长出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TiO膜.该文在硫酸电斛液体系中制膜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提高TiO膜的光催化活性,采取向硫酸电解液中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