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短暂、悲痛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4部不朽的名作:《教师》、《简·爱》、《谢莉》和《维莱特》,还有一部未完稿但能独立成篇的《爱码》.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简·爱》是最脍灸人口的了,但就其艺术成就来讲,《维莱特》是最成熟的一部,应该说是夏洛蒂一生心血的结晶."风格即人".夏·勃朗特的所有作品的风格特征都折射出作家鲜明的心理特性、健康状况、生活阅历、社会观念、价格取向、审美诉求、知识结构以及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天赋、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我们就不会认识像亨利·弗朗西斯、简·爱、谢莉、卡罗琳和露西·斯诺等等令人难忘的女性们,同样也将无缘结识特立独行、极具男子气概的罗切斯特先生和矮小但又不无魅力的保罗先生.但是,如果离开夏洛蒂那独特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以及所有其它密切相关的客观存在,我们将更不会领略到那一个个不同凡响、令人着迷的人物画像,因此也便失去一条走入女作家心灵深处的幽径.如果说最初是勃朗特清新的作品吸引了我们的视线,那么,随着对她独特性格的不断的认识和探讨,还有各种新兴的文艺思潮和批评方法的介入,我们转而又对她的作品以新的、多元的兴趣和视角重新解读.她矛盾的性格、不幸的经历以及所有其它与其相关的具体的和抽象的存在无一例外地渗透到她的小说中,或者说她的小说都是对她性格、经历等等的真实观照.不难看出,面对选择时夏洛蒂始终将两性之爱/夫妻之爱放在最前,而往往疏淡了母子之情与同性友谊,这表明了她对爱的无意识选择.但是,透过文本,我们却又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女性独立、自足、自由的执着和追求.《教师》最终的美满婚姻是以男女主人公事业上的比翼双飞为前提的;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合也只有当简获得经济独立后才得以达成;而谢莉完全可以被视为其夫君的经济靠山,因为她生来就富足而独立;到了《维莱特》,我们更是看到了男人被放逐、女性建构起自足自立的女性王国的结局.在某种象征意义上,夏洛蒂是通过对男性的"去势"和"阉割"书写(林幸谦语),发泄出女性历史中潜藏着的"阴性愤怒"(西苏语),铭写了女性对主体身份、自由、自足的追寻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