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α和胰岛β细胞损伤,因此临床上常常使用多种药物进行复配治疗。本课题选用胰岛素(INS)和胰高血糖素样肽——艾塞那肽(EX4)为实验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α和胰岛β细胞损伤,因此临床上常常使用多种药物进行复配治疗。本课题选用胰岛素(INS)和胰高血糖素样肽——艾塞那肽(EX4)为实验药物,开发一种既能控制患者血糖又能保护其胰岛细胞的新剂型。该剂型以离子凝胶法为制备方式,聚合物微针为载药方式,制得的纳米粒微针能实现快速可持续给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良好的前景,有希望取代传统皮下注射成为治疗T2DM的新方式。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真空沉积方法制备了由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透明质酸(H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组成的具有不同材料比例组合的可溶性微针(DMNs)。使用质构仪和有限元模拟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和仿真。选定CMC:PVP比为2:1(15%(w/w))为针头材料,CMC:PVP比为5:1(10%(w/w))为贴剂材料。采取离子凝胶法粗制,微射流法精制以提高纳米粒的均匀性、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呈圆球形,大小均一,粒径为119.1 nm,分散系数为0.099,包封率为85.89%,载药量为33.46%,安全性好,稳定性高,能在72小时释放完全,对T2DM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皮下注射。结合微针技术与纳米技术,本课题成功制备出一种溶解性好、起效迅速、皮肤损伤小的缓释高载药干粉微针。利用有限元模拟推导微针的最大屈曲力和皮肤冯·米赛斯应力,为进一步微针透皮给药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入微射流技术,有助于解决纳米粒中试放大过程中存在的耗时长、产量低和可重复性差等问题,为纳米粒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在光伏电池领域中,有机太阳能电池凭借质量轻、原材料丰富、制备工艺简单以及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氟元素取代是实现高效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的有效策略,氟元素取代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的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BHJ太阳能电池的电荷产生和重组特性两个方面对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的机制进行探究,用氟元素取代制备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与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采用原子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于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所致神经性疼痛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VAS评分、β-EP、NCV、TNCs评分、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探讨TEA
为农林害鼠的防治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生化数据。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大林姬鼠(A.peninsulae)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方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的方法,比较分析了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血清蛋白、组织蛋白、消化系统中淀粉酶(AMY)、酯酶(EST)、蛋白酶(PRO)以及
哈尔满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三种生物碱分子是从骆驼蓬属植物中提取出的部分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因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所在的位置为第2位,故将其归属于β-咔啉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因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癌效果而被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本论文内容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g(d)水平上对哈尔满碱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以及频率计算,绘制了哈尔满碱分子的红外光谱,和实验采集的红外光谱进行
Cs_2AgBiX_6(X=Cl,Br)无机卤化物双钙钛矿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催化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可谐调的能带结构,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强的吸光能力,使其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催化领域,研究Cs_2AgBiX_6(X=Cl,Br)无机卤化物双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光电性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Cs_2AgBiX_6(X=Cl,Br)无机卤化物双钙钛矿材料的尺寸、掺杂和包覆等制备方法及其光电性质
目的:探讨原发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及其并发胃癌的诊断和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以病理性骨折起病,最终确诊为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胃低分化腺癌患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氧化炎性应激、BNP等生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5月至2019年08月阜外医院5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结缔组织
目的:探讨安胃二号方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癌前病变湿郁脾胃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安胃二号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网络空间安全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威胁,保证数字信息在传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其中图像信息作为如今主流信息载体,其加密安全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找到一种能有效保障加密图像的安全性方案是非常具有科研价值。本文在研究混沌系统和DNA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图像加密算法,并对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参与了很多生物进程,同时与人类的复杂疾病息息相关。相对于编码RNA,非编码RNA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却被研究很少。寻找lncRNA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