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皮瓣成活面积和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以期证实丹参在皮瓣移植术后,防治皮瓣坏死,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的作用,并通过测定皮瓣组织中MDA、MPO、核因子(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限)48只,体重250~300g(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动物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①非缺血再灌注组(非-IR组):皮瓣形成后原位缝合,不做其他处理。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术前3天至术后5天,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皮瓣形成后,用微血管夹夹闭腹壁浅动脉发出点近侧端的股动脉,皮瓣原位缝合,8h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供。③丹参-缺血再灌注组(丹参-IR组):将生理盐水换为丹参注射液2ml/kg,其余操作同IR组。3皮瓣制备:动物于术前三天用硫化钠脱毛,术时3%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依据Petry JJ等[6]描述的方法,于右下腹形成一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皮瓣,大小约为3cm×6cm,深至皮下肉膜层,充分游离腹壁浅动脉发出点部位的股动脉段,微血管夹夹闭其发出点近侧的股动脉,皮瓣原位缝合。4取材:IR组和丹参-IR组的8只大鼠于掀起皮瓣后即刻、再灌注后2h、8h、24h分别于皮瓣中段边缘取全层皮瓣组织1.0cm×0.5cm,非-IR组的8只大鼠分别于掀起皮瓣即刻、术后10h、16h、32h用同法取材。所取组织部分用4%多聚甲醛即时固定待做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部分冰冻保存至生化检测。于术后7天观察3组中其余8只大鼠皮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皮瓣成活率。5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5.1皮瓣大体观察:术后第7d对大鼠皮瓣成活的情况进行肉眼观察。5.2皮瓣成活率:坏死皮瓣通过观察其外观、颜色及质地等来判断。术后7d,数码相机进行皮瓣摄像后输入计算机,通过Image-Pro Plus.v6.0图象分析系统,计算皮瓣成活率(皮瓣成活面积与总面积之比)。5.3组织学检查:将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改变。5.4组织生化检查:依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所取皮瓣组织MDA含量及MPO活性,皮瓣组织中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5.5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核因子(NF)-κB测定: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ICAM-1、NF-κB表达和分布部位。采用图像分析软件UTHSCSA Image Tool 3.0版,每组选择5张切片,每张切片随机取5个互不重叠的400倍视野,阳性细胞计数后求其平均数。6统计学处理:应用SAS V8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皮瓣大体观察:术后7天,非-IR组皮瓣未见坏死,全部成活,皮瓣颜色淡红,弹性较好,可见少量毛发生长。丹参-IR组皮瓣近端颜色淡红,由近及远逐渐出现血运不良和坏死,表现为颜色逐渐变暗,远端呈黑色;质地逐渐变硬,远端坏死区表面形成痂壳,弹性差;原位掀起皮瓣,可见皮瓣略有出血,肉膜下存在少量炎性分泌物。IR组坏死区域明显较丹参-IR组多,可见大部分皮瓣坏死,形成大片黑色痂壳,弹性极差,残留近端少量未坏死组织,但颜色略暗,血运不良,原位掀起皮瓣,可见皮瓣出血较少,肉膜下炎性分泌物较多。可见,非-IR组皮瓣成活情况明显好于另外两组;而丹参-IR组优于IR组。2皮瓣成活率:非-IR组(100%±0.0)丹参-IR组(60.2±3.8)%>IR组(38.3±2.6)%,丹参-IR组与I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织学检查:非-IR组各时段皮下组织水肿较轻,炎症反应轻,未见坏死征象。丹参-IR组术后2h,表皮开始出现局部破损,嗜中性粒细胞部分浸润;8h皮下组织水肿严重,皮肤各层结构疏松、紊乱,嗜中性粒细胞大量粘附、聚集于血管壁,部分微血管管壁损伤,完整性破坏,嗜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到组织间隙,少量肌纤维坏死;24h情况较前略有好转,但仍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IR组:各时段情况均较丹参-IR重,24h情况仍未见明显好转,持续加重,皮肤层部分坏死,结构不清,大量微血管管壁损伤,完整性破坏,嗜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部分肌纤维坏死。4组织生化检查:4.1 MDA测定:掀起皮瓣后即刻三组MDA无显著性差异(P>0.1)、再灌注后2h、8h、24h,各点MDA值均呈现:IR组>丹参-IR组>非-IR组(P均<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 MPO测定:掀起皮瓣后即刻三组MDA无显著性差异(P>0.1)、再灌注后2h、8h、24h,各点MPO值均呈现:IR组>丹参-IR组>非-IR组(P均<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1核因子(NF)-κB测定:掀起皮瓣后即刻三组均未见NF-κB阳性细胞,非-IR组、IR组和丹参-IR组在2h、8h、24h主要在PMN(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非-IR组阳性细胞数为(2.00±1.20、3.88±0.99、5.00±0.76),IR组阳性细胞数为(18.29±1.38、16.86±0.69、19.43±0.98),丹参-IR组阳性细胞为(10.13±1.25、12.13±1.25、12.88±1.13),各点IR组>丹参-IR组>非-IR组(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测定:掀起皮瓣后即刻三组均见ICAM-1阳性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有极少量的表达,表达量较小,无法定量,非-IR组、IR组和丹参-IR组在2h、8h、24h主要在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呈阳性表达。非-IR组阳性细胞数为(1.13±0.83、2.89±0.78、4.00±0.70),IR组阳性细胞数为(19.13±1.13、20.25±1.28、20.29±0.76),丹参-IR组阳性细胞为(10.83±1.30、11.14±1.07、10.25±1.04),各点IR组>丹参-IR组>非-IR组(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NF-κB激活环形炎症反应通路及自身即具有的抗氧化、提高机体总体抗氧化的能力,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皮瓣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