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下的河北与唐中央“虽号为一朝,实成为二国”,是一非常特殊的地域,本文从河北本土诗人、河北地区的诗人行迹和创作活动、与河北藩镇相关诗歌等角度入手,对中晚唐河北唐诗的总体面貌、成就地位等作出考察和评价。其中,运用有关中晚唐河北的大量唐诗作史料,对唐后期河北地区的真实社会文化状况作出更为具体、可靠的描述和判断,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和主要创新。此外,本文对中晚唐河北唐诗在河北地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也有所关注。论文首先对河北区域历史文化背景做出考察。政治上,相对独立的空间地理、雄厚自足的经济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割据抗争传统及民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唐后期河北地区的桀骜不驯产生影响;文化上,河北区域文化从先秦到唐代是一个挺进上升的趋势,至隋代和唐前期臻于鼎盛。探讨唐后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不能完全无视这一重要背景。第二章对河北唐诗整体情况和中晚唐河北本土诗人做出考察,首先考察了唐代河北籍诗人数量、存诗数量,河北诗人在初唐贞刚气质和内容方面的开拓、诗体律化趋势、盛唐诗的刚健气象、中晚唐文化重心南移等方面对唐诗的贡献。然后,考察了中晚唐河北诗人的情况,指出此时相对于唐前期诗人数量增多但实际成就和影响下降,并对中晚唐河北诗人向外播迁的几种情况作出了分析。第三章关注中晚唐诗人在河北区域内的创作活动。全面考察了本土诗人在河北的行迹与创作、与河朔三镇相关的唐诗、客籍诗人在河北及送人往还于河北之诗,其中对诗人生平、诗作系年、地名等具体问题,如李嘉祐的早年行迹、王建在河北的行迹与创作、贾岛诗中的“碣石”、杜荀鹤出使河北等有新的探讨。经过以上考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中晚唐河北诗人数量众多,虽在当时诗坛的成就和地位不及初盛唐,但仍有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在河北藩镇割据形势下,中晚唐河北唐诗所体现出的对唐王朝统一和儒家文化传统的自觉维护,对百姓民生的深切同情,以及文人的担当意识与批判精神,是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在中晚唐诗人身上的延续和落实;中晚唐河北诗人成就、影响的下降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河北区域文化此后的衰落趋势;河北的中晚唐诗反映出唐后期河北文化存在较大程度的退化和荒芜,但也绝非全然胡化,河北社会文化的主体是处于退步、萧条期的汉文化,并且在与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中逐渐实现着对游牧文化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