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当前,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外交活动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各种世界级的体育竞技形式,如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和世界杯,举世瞩目。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这得益于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近代中国体育的迅速发展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曾出现了多次高潮,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体育。1936年红军经过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带着中国革命的菁英和希望的火种来到陕北,开辟了崭新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中国革命如星星之火一般终成燎原之势。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国共建立起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适时提出了“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在朱德、贺龙等领导同志的带领下,边区军民为了抗战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不管男女老幼,所有军民都加入到了运动的行列中,积极开展了多种类型的体育运动。本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且根据边区特殊的客观情况,边区体育呈现出中西合璧、百花齐放的景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因陋就简,土洋结合和自力更生。既有球类、体操等近代新兴项目,也有打腰鼓、扭秧歌等传统体育项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边区军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更是做到了充分的军事动员,为战争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本文正文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主要介绍当时战争的大背景、边区开辟的背景还有边区红色体育得以发展起来的条件,包括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外来优秀青年的推动等;第二部分为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概况,着重从延安时期体育的组织形式、大型运动会的开展和妇女体育运动的组织,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妇女权利得到解放,权益得以保障,这是本章的亮点所在;第三部分讲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发展特征与意义,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不同于任何时期的体育形式,而是有鲜明特征的,表现出来了四个特点。蓬勃发展的边区体育事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边区民众的生活、战争的动员和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推动效果。第四部分为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的传承与启示,边区体育的发展靠的正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延安精神”,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要继承先辈们优良的品质。第五部分为整篇文章的结论,着重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主旨,并对现代人的体育运动提出建议和期望。当前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现代人为了工作常常忽视了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快速下降,中国“亚健康”群体越来越庞大,严重影响着整个国民身体素质。本文借对陕甘宁边区体育的描写,为当代人参与到健康的运动健身中来提供理论依据,突显体育运动对个人与国家发展,对中华民族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