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团簇的结构及光学和电子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半导体团簇不仅由于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其在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一直是团簇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PbS半导体良好的电子和光学特性在红外探测,以及高度集成的红外探测器上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最近发现用PbS和金属材料做出的探测器的检测灵敏度与当今最好的探测器相比可提高一个数量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本文采用遗传算法产生PbS的基本结构,然后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计算了中小尺寸PbnSn(n=1-9)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态密度、结合能及能隙等;另外,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元素Mn掺杂PbnSn(n=5-9)团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得到了PbnSn(n=1-9)团簇的结构,对称性以及键长、键角。   (2)在n=1-9内,PbnSn团簇的结合能随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团簇尺寸比较小时,变化较快,随着尺寸的继续增大,变化趋势平缓,结构相对稳定。   PbnSn团簇的结合能、能隙和能量的二级小量在n为4和6时有局域极大,n为5和7时有局域极小。并进一步分析了团簇的红外光谱,验证了光谱振动特性,首次报道了PbS团簇的态密度。   (3)在n=5-9内,过渡金属元素Mn掺杂PbnSn团簇的结合能和能隙呈轻微的振荡趋势,n为6和8时有局域极大,n为7时有局域极小。掺入Mn原子后平均结合能增大,提高了团簇的稳定性,Pbn-1Mn1Sn和Pbn-2Mn2Sn团簇的磁矩随尺寸的增加迅速减小,并分别在n为7和6时完全没有磁性。  
其他文献
在量子辐射理论中,人们把自发辐射归结为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两部分的贡献,但是两者又存在着不确定性.后来,Dalibard J,Dupont—Roc J和Cohen—Tannoudji证明,对原子和场变量采用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体系,其薛定谔方程难以精确的求解,因而可用变分法求得激发态近似波函数。本文将Eckart定理从求解基态波函数推广到求解激发态波函数,发现激发态近似波函数的能
三元超导化合物R5T4X10(其中R=Sc,Y,Lu;T=Co,Rh,Ir,Os;X=Si,Ge)属于Sc5Co4Si10型结构,是简单四边形结构,空间群P4/mbm。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不含TM(过渡金属)-TM键,所以与其他三元超导化合
散斑计量是光学测量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技术利用相干光照射在粗糙的物体表面,在空间所形成的散斑,或物体表面自然存在的或人造的斑粒,实现物体表面位移和变形检测.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