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本地区涎腺肿瘤疾病的构成与发病情况,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病及病理特点,探索多形性腺瘤临床表征与其恶变的关联性,为涎腺肿瘤诊断,特别是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材料与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345例涎腺肿瘤的住院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1345例涎腺肿瘤患者,特别是其中68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研究涎腺肿瘤发病特点、探究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征与其恶变的关联。结果:1、涎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所占比例较高约79.85%,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低约占20.15%,良、恶性肿瘤比例约为3.96:1。发病率最高者为多形性腺瘤,占比约47.96%。涎腺肿瘤发病部位最常见者为腮腺,占比约71.00%。涎腺肿瘤患者女性(53.53%)多于男性(46.47%),男女比例0.87:1。本次研究涎腺肿瘤发病年龄范围为3~8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9.42岁。涎腺肿瘤最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29.22%)。2、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良性多形性腺瘤(94.71%)多于恶性多形性腺瘤(5.29%),良、恶性比约17.92:1。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病男女比例0.55:1。发病年龄范围为9~83岁多形性腺瘤最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26.28%),其次为51~60岁(22.03%),平均发病年龄44.22岁。3、男性多形性腺瘤病例中恶变率7.85%。女性多形性腺瘤病例中恶变率3.87%。80岁以上多形性腺瘤病例恶变率最高,约33.33%,其次为71~80岁21.74%,61~70岁12.28%。多形性腺瘤原、复发比例约为9.64:1,原发性多形性腺瘤恶变率3.89%,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恶变率18.75%。4、肿瘤生长加速多形性腺瘤病例恶变率6.25%,无肿瘤生长加速多形性腺瘤病例恶变率5.19%。有面神经损伤症状的多形性腺瘤病例恶变率66.67%,无面神经损伤症状的多形性腺瘤病例恶变率5.01%。有疼痛症状的病例恶变率12.50%,无疼痛症状的病例恶变率4.64%。本研究统计的涎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肿瘤包膜情况可查的计632例,其中良性600例,恶性32例。在肿瘤包膜情况可查的涎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包膜完整的病例计559例,恶变率4.29%,包膜不完整的病例计73例,恶变率10.96%。5、本研究对共计161例诊断为恶性多形性腺瘤、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或病理诊断中镜下可见细胞生长活跃的多形性腺瘤进行电话随访,其中随访到的病例计84例(52.17%),失访77例(47.83%)。被随访到的病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术后5年。在随访到的15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中无复发计12例,在随访病例中占80.00%;转移1例,占6.67%;死亡2例,占13.33%。在随访到的39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病例中复发5例(12.82%),死亡1例(2.56%),无复发33例(84.62%)。死亡病例为与上述恶性多形性腺瘤死亡病例的重叠病例。在随访的45例细胞生长活跃病例中无复发43例(95.56%),复发2例(4.44%)。结论:1、涎腺肿瘤中良性居多,最常见的涎腺肿瘤为多形性腺瘤。涎腺肿瘤最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其次为41~50岁。女性涎腺肿瘤患者多于男性涎腺肿瘤患者,这可能与涎腺肿瘤的临床发病病理类型构成比及部分肿瘤具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有关。涎腺肿瘤最好发于腮腺,发生于舌下腺的涎腺肿瘤恶性者居多,在小涎腺中以发生于腭部居多。2、多形性腺瘤为―临界瘤‖,其恶变率约5.29%。多形性腺瘤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复发性因素与多形性腺瘤恶变有相关性,对多形性腺瘤恶变的诊断有提示意义。3、临床上多形性腺瘤伴疼痛症状、伴面神经损伤症状或肿瘤包膜不完整对提示多形性腺瘤恶变有诊断意义。4、病理诊断细胞生长活跃的多形性腺瘤复发后恶变风险较大。由于本研究中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样本较小,在进行多形性腺瘤恶变相关因素分析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尚可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增加相关因素分析的精度。5、回顾文献可见涎腺多形性腺瘤恶变遗传学相关因素是多因素、多基因突变的综合病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