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属于发病非常隐匿、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在临床上,AD的主要症状包括:认知障碍、失语、执行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死亡。其致病机理尚未明确,该疾病到目前尚未能治愈,只能通过服用药物缓解。全球的AD患者越来越多,到2050年,估计全球将有超过一亿的患者,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这一疾病已经给患者及其家属、社会造成极大压力。目前在全球,用于治疗AD的药物中仅有五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中有四种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见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于研究和治疗AD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开发新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意义重大。而新型多靶点候选药物的研究成了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在8-氨基(羟基)喹啉基础上,设计合成了2-羧基哌嗪偶联的他克林-8-氨基(羟基)喹啉衍生物。该类目标化合物设计与合成的主要依据包括:第一,哌嗪与质子化氮原子建立阳离子-π相互作用,通过质子化氮原子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中间底部位点的结合增强对AChE的抑制作用;第二,哌嗪环上引入羧基可以改变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同时可以影响氨基或羟基喹啉部分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本论文还探究了碳链长度、喹啉环C6取代基、C8取代基对化合物的活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物12和13两大类化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对胆碱酯酶活性以及Aβ1-42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哌嗪与他克林之间的碳链长度n=4的时候,化合物对胆碱酯酶活性、Aβ1-42聚集的抑制作用最好。其中最好的是化合物13 c,其AChE的IC50值等于0.089μM,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IC50值等于0.06μM,对Aβ1-42聚集抑制百分率达到91.8%,远远大于阳性对照物姜黄素(20μM时,58.3%)。在喹啉环C6位置引入F原子会大大降低化合物对胆碱酯酶活性、Aβ1-42聚集的抑制作用。当碳链长度相同时,8-羟基喹啉衍生物和8-氨基喹啉衍生物对胆碱酯酶活性抑制、Aβ1-42聚集的抑制作用相差不大。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合成的2-羧基哌嗪偶联的他克林-8-氨基(羟基)喹啉衍生物同时具备了抑制胆碱酶活性和Aβ1-42聚集的功能,符合双靶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特点,有望成为有效的双靶点阿尔茨海默症先导化合物。这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后续的化合物主要合成碳链长度n=4,6-位取代基R为供电子基团或H的2-羧基哌嗪-他克林-8-羟基(氨基)喹啉衍生物,再根据这些生物活性进行筛选,找出最优的具有双靶点的胆碱酯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