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水务属于城市公用服务的范畴,公共性和自然垄断性是城市水务服务的基本属性,其公共性要求城市水务服务的供给应该体现公平、公正,保证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能享用到最基本的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7%,快速的城市化带来的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城市水务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成为每一个城市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002年开始,中国的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拉开了序幕,与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全国范围内城市水价的大幅上涨,不论是北京、上海、广东、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西安、武汉等二三线城市的水价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上涨的不仅包括城市自来水价格,还包括污水处理费。一时间,水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公众、城市政府、水务企业成了水价上涨格局中的三方主体,公众抱怨水价不停的上涨,水务企业在抱怨负债亏本年年亏损,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如何决策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面对以上困境,有两个问题必须思考,一是城市水价上涨背后的原因何在,是因市场化所致还是改革之前的城市水价本身就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规律?二是城市水务的市场化是否就意味着政府在城市水务服务方面的责任减少,市场化后政府的职责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也是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城市水务市场化的经营模式、监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英国、法国、荷兰和美国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城市水务服务模式,发现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就实行着不同的水务服务供给模式。国际上的城市水务服务模式包括了四种,分别为英国的私有化模式、法国的特许经营模式、荷兰的共有股份制模式以及美国的公共经营模式,这四种模式在经营管理和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的实践,文章还对中国的城市水务市场化进程进行了梳理,梳理了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的政策演变和改革前后的水务市场化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以及监管流程,并以重庆市江北区的供水服务市场化改革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成功的水务市场化实践需要完备的法律支撑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的绩效是文章着重分析的,分析水务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对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前后的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水务服务市场化以来,运营能力逐渐提高,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同时供水价格不断上涨。通过研究中国城市水务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发现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过程存在多种问题,表现在对改革的认识、引进市场主体时的操作技能、政府信用、公民权益保护以及供水价格调整等方面。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包括对改革后政府角色的重新认识、完善水务市场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平台、实行多种水价机制、政府加大在城市水务服务方面的投资和财政支付以及对现有的城市水务监管体系进行改革等八个方面。通过以上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实践起到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