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同时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人们心底的潜意识。本篇论文所涉及的《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影响最为广泛的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并于1928年获法国费米娜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该小说主要取材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童年生活,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以人物飘忽不定、流动的意识为基本内容。全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了拉姆齐一家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段生活经历。关于小说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的一系列描述,是以作者本人的母亲为生活原型,而拉姆齐先生则有作者父亲的影子。小说自出版以来,已引起批评家们从各个不同角度的评论和剖析,包括女性主义、象征主义等等。而小说中的拉姆齐夫人这一女性人物也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
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角度对描述拉姆齐夫人意识活动的语言进行文体分析。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三大语言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体现讲话者通过语言与周围人物的互动,表明讲话者的身份、态度、动机及其建立社会关系等。这一功能主要通过言语中的语气系统和情态来实现,而本文主要关注情态系统。结合定性、定量的综合研究方法,采用文体学的分析步骤:描述—解释—评价,分别从三部分对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的情感活动进行文体分析。通过对拉姆齐夫人在意识活动中使用的不同情态表达的探讨,比较她在不同阶段情态、意态词使用的数量、量值以及对象,尤其是对高量值情态动词must,中量值情态动词should、would、will,低量值情态动词could以及情态副词never、perhaps的分析,揭示出女主人公复杂的心路历程,探讨看似凌乱的叙述表层下隐藏着的人物的情感特征与心理转变,剖析其在家庭内和外部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最后,作者总结出小说中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一方面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贤妻良母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从本文作者有限的阅读资料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此小说类似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更好地对该小说进行理解和鉴赏,同时为解读意识流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角度对描述拉姆齐夫人意识活动的语言进行文体分析。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三大语言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体现讲话者通过语言与周围人物的互动,表明讲话者的身份、态度、动机及其建立社会关系等。这一功能主要通过言语中的语气系统和情态来实现,而本文主要关注情态系统。结合定性、定量的综合研究方法,采用文体学的分析步骤:描述—解释—评价,分别从三部分对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的情感活动进行文体分析。通过对拉姆齐夫人在意识活动中使用的不同情态表达的探讨,比较她在不同阶段情态、意态词使用的数量、量值以及对象,尤其是对高量值情态动词must,中量值情态动词should、would、will,低量值情态动词could以及情态副词never、perhaps的分析,揭示出女主人公复杂的心路历程,探讨看似凌乱的叙述表层下隐藏着的人物的情感特征与心理转变,剖析其在家庭内和外部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最后,作者总结出小说中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一方面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贤妻良母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从本文作者有限的阅读资料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此小说类似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更好地对该小说进行理解和鉴赏,同时为解读意识流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