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研究PGCs的起源、迁移和分化是动物生殖和发育生物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鳖胚胎进行组织切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华鳖PGCs的起源、迁移路径及分化时间;通过对中华鳖性征,尤其是第二性征的统计分析,探索中华鳖稚鳖早期性别鉴定的标准。本文一方面可以为中华鳖生殖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另一方面也为中华鳖雄性化苗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中华鳖PGCs起源、迁移和分化的研究显示:中华鳖的原生殖细胞起源于外胚层,孵化约24h后迁移至生殖新月处增殖,然后沿血管迁移至脐肠系膜迁移到生殖嵴附近,沿肾脏与生殖嵴连接处迁移到生殖嵴。32±0.5℃下孵化,生殖嵴从8d开始隆起,13d发育成原始性腺,到19d雌雄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21d分化结束形成精巢和卵巢。温度对中华鳖性腺发育及性比影响的研究显示:从26℃~36℃随孵化温度逐渐升高,所需孵化时间逐渐缩短。孵化温度为32℃和34℃时孵化率最大,随温度上升,到36℃孵化率骤减;随温度下降,孵化率逐渐下降。其他几组孵化温度的数据来看,32℃时雄性比率最高,温度降低或升高时,孵化率均有所下降,但是各组差别并不明显。对中华鳖性征的研究显示:对400只稚鳖进行统计,雌雄稚鳖在壳长/壳宽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尾长/尾宽、尾长/裙边宽的数据显示均为雌鳖要大于雄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刚出壳的稚鳖卵巢呈长梭状,位于肾脏内侧,卵原细胞在解剖镜下可以看出成颗粒状排列在卵巢的皮层,输卵管位于肾脏另一侧,呈乳白色;精巢呈线状,较卵巢短、横向直径小。稚鳖的外生殖器在外观上没有什么区别。nanos1基因的表达的研究显示,在中华鳖胚胎的性腺中,只有生殖细胞可以表达PGCs,间质细胞不能表达,nanos1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比精巢要高。同时也发现,在肾脏中也有nanos1的表达,nanos1是否具有多重作用、其缺失是否会对除性腺以外的组织正常发育造成影响等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