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射血分数降低型急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间在我院被确诊为急性心衰伴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氧疗(COT)联合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纳入其中疗效不满意(氧饱和度(SpO2)<90%或氧分压(PaO2)<60mmHg)需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PAP组和BiPAP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CPAP及BiPAP无创通气。监测NIPPV治疗前及治疗3小时的呼吸频率(RR)、SpO2、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NIPPV治疗开始前(0h)及治疗1小时(1h)、4小时(4h)、8小时(8h)监测PiCCO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指数(SVI))。结果:治疗前,CPAP组和BiPAP组患者RR、PaO2、PaCO2、SpO2、SBP、DBP、GEDVI、SVRI、EVLWI、S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小时两组患者RR、PaCO2较治疗前降低,PaO2、SpO2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较CPAP组RR、PaO2、PaCO2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SBP、DBP、GEDVI、SVRI、EVLWI、SVI在接受NIPPV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GEDVI、SVRI、EVLWI随时间降低,SVI随时间增加,在CPAP和BiPAP各组内也均如此;两组患者SBP、DBP、GEDVI、SVRI、EVLWI、SVI不存在时间和通气方式之间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在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急性心衰患者的过程中,BiPAP较CPAP能更快的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两种通气模式未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且治疗中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