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许多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给患者的肺即“供肺”,来自肺外原因死亡的病人。但是肺源的短缺严重限制了肺移植工作的开展。由于供体肺的严重缺乏,一个受体从决定可以接受肺移植开始,通常需要等待1.5-3年时间才能有机会进行肺移植的尝试,大约有10-15%的患者在痛苦的等待中遗憾的死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在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后,终于将目光投向了“无心跳供体”肺(即“尸体”肺)。如果“无心跳供体”肺可以安全的应用于肺移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体肺缺乏问题。此外,“无心跳供体”肺的应用更加适合于我国的国情。西方国家已经确定了“脑死亡”法,当病人进入不可逆昏迷,确定脑死亡后,就在人工维持呼吸及循环的情况下,摘取脏器供移植使用,这样的器官有良好的活力和较正常的生理功能,移植效果好。但是,我国至今尚未制定脑死亡法,所以要在心跳和呼吸停止后才可以采取供肺,因此,对于“无心跳供体”肺功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无心跳供体”肺应用性的提出,起初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人们普遍认为心跳停止后的肺脏是一种“休克肺”,不能用作肺移植的供体。但是1986年,Lechner等用从尸体中获得的肺上皮细胞进行培养,获得了成功。这一结果提示:血液循环停止后,完整肺功能的可恢复性将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足以使肺移植取得成功。这一假设基于如下观点:肺的细胞呼吸并不完全依赖于血液灌注,而主要是直接通过气体界面,并且通过这一气体界面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过程是完全被动的。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无心跳供体”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阐明温缺血对肿移植物的影响,从而改善对移植肺的保护。本课题主要研究温缺血1h对支气管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瑞典家猪16头,雌雄不拘,体重26.9±1.2kg(25-28kg)。麻醉及全身肝素化后,侧开胸取出一侧全肺灌注4℃LPD液,呼气末切取小块周边肺组织置入4℃、充有氧气的Krebs溶液中,手术显微镜下采用不触及支气管的游离技术,游离并取出内径约1.5mm的支气管段,截至1.5mm长的无分支的支气管环。将从每头猪身上所取的支气管环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有心跳供体组(HBD组)和温缺血一小时后的无心跳供体组(NHBD-1h组)。同时,根据诱导上皮依赖性舒张(epithelium dependent relaxation,EpiDR)与否,将每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分别用A和B表示),A亚组为加入花生四烯酸钠诱导EpiDR组,B亚组不加入花生四烯酸钠作为组内空白对照,以证实无自发性气管舒张反应发生。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和罂粟碱(paraverine)分别加入器官浴槽用来测定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花生四烯酸钠(arachidonic acid sodium salt)用来测定支气管上皮功能。结果综合高钾Krebs溶液(5.69±0.16 VS 5.81±0.14)和乙酰胆碱(5.10±0.11 VS 5.18±0.07)诱导的肺支气管收缩,NHBD组平滑肌收缩功能与HBD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HBD组EpiDR与HBD组对比(1.23±0.07 VS 1.26±0.05)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支气管上皮功能完好;同时,平滑肌均能对罂粟碱表现出完全的舒张;此外,实验过程中B亚组支气管均无自发性舒张发生。提示:经过温缺血1h后的NHBD组与HBD组的肺支气管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温缺血1h后,无论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还是舒张功能均保存完好,肺支气管的上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调节均和非缺血肺支气管没有明显差异。肺支气管功能是正常的。可以为临床“无心跳供体”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