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虽然新会计准则从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趋同,但新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采用归纳、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会计环境为出发点,以实证会计理论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我国准则趋同的坏境背景,阐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是经济利益之争,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过程,目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益。由于我国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环境差异较大,加上准则制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企业执行新准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衔接转换时业务和系统调整难度大、风险高,制度变迁成本较高,准则规定可操作性差且有些规定过度超前等。由此,初步得出短期内我国会计实务国际趋同程度较低的结论。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不能为趋同而趋同,要与我国目前会计环境相适应。针对执行新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对外策略和对内建议,即对外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的发言权,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有利位置;对内通过提高中国具体会计准则的质量,加强对相关人员新准则的培训和教育,完善配套和执行机制等措施,推动会计实务的国际趋同,达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