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祛瘀解毒法结合IVF-ET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疗效,并观察其对卵丘颗粒细胞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试图开辟中西医结合治疗EM不孕的新思路,为临床有效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将在行IVF治疗前经腹腔镜、剖腹探查或超声诊断为EM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治疗组42例口服祛瘀解毒颗粒3个月后行IVF-ET长方案治疗;观察组40例EM患者直接行IVF-ET长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瘀蕴毒证候积分变化、临床妊娠率、血清和卵泡液E2、P含量、卵丘颗粒细胞调亡率及颗粒细胞内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行卵丘颗粒细胞体外培养48h后观察E2、P的分泌情况以了解卵丘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实验研究一:40例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观察组各20例,另取20只大鼠只牵拉子宫作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每天给予祛瘀解毒颗粒溶于2ml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组和空白组均给予2ml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周。末次给药后24h各组大鼠均给予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50IU腹腔注射,48h后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IU/100g,14~16h后处死大鼠收集卵细胞及颗粒细胞团,观察优质卵细胞数目及优质卵细胞率,采用PI法检测卵丘颗粒细胞调亡率,观察颗粒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的表达情况。实验研究二:分别将三组大鼠卵丘颗粒细胞悬液用0.4%的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活细胞数,细胞存活数大于90%后入选。用M199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ml链霉素)将入选颗粒细胞悬液调整为3×106/ml的单细胞悬液备用。将颗粒细胞悬液按3×106/孔,随机种入事先用0.05%L-多聚赖氨酸涂布的多孔培养板内,放入充5%CO2和95%空气的37℃恒温孵箱中预培养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颗粒细胞生长情况。细胞贴壁后换入含2%小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mg/ml链霉素的M199培养液,继续培养24h、48h后收集培养液,-20℃冻存,测E2、P。结果:1.治疗组患者血瘀蕴毒证候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临床妊娠率,降低EMAb的阳性率及CA125水平,提高患者血清及卵泡液E2、P的含量,降低卵丘颗粒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提高卵丘颗粒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升高,降低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提高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从而提高患者临床妊娠率,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2.试验组大鼠优质卵细胞数目、优质卵细胞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明显低于观察组,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升高(P<0.05)。3.试验组大鼠卵丘颗粒细胞在体外培养48h、72h后分泌E2、P含量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祛瘀解毒颗粒可以改善血瘀蕴毒症候,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率,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两方面有关:一是可能与降低卵丘颗粒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提高卵丘颗粒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升高,从而降低颗粒细胞凋亡率,提高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有关;二是可能通过提高颗粒细胞分泌功能以改善内分泌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