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微信元年,用户量在一年之内实现了从0到1亿的飞跃,此后每五个月增长1亿,截至2017年6月,日活跃用户已超过9亿。随着微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微信朋友圈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极具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社区,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微信朋友圈作为基于熟人关系网络的可视化平台,将生活中的比较拓展到互联网社区。由此,本文选取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以社会比较理论为研究框架,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论证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对高校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本研究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于微信朋友圈,以及社会比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其次,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社会比较理论的内涵和渊源,着重阐释和说明了社会比较动机和社会比较倾向的关键要义和内涵。在此基础上,以社会比较理论为框架,构建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本研究在明确实证研究样本和数据处理方法后,从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依赖感、信任感和关系维系等三个方面,阐述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继而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涉及信度与效度检验、社会比较动机的因子分析、社会比较动机与朋友圈影响度分析,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作用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微信朋友圈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比较动机;其中,自我提高动机和自我满足动机对朋友圈的影响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比较倾向,在社会比较动机和朋友圈影响度的相关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于高校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高校应当更新育人理念,充分利用朋友圈平台,与学生深入互动与交流,满足大学生的自我提高动机。与此同时,积极培育朋友圈意见领袖,发挥其正面作用。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深入探讨微信朋友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既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络社区的理论研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