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广播剧是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为儿童提供知识、娱乐的节目形式,对儿童的教育引导和艺术审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媒介融合的发展,儿童广播剧这一传统形式借助移动音频平台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新媒体时代,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移动音频平台的发展,使得很多专业配音演员纷纷组建团队,为儿童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在喜马拉雅FM中,儿童广播剧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儿童广播剧专业化生产指明了方向。移动音频时代,儿童广播剧的剧本、创作主体、受众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儿童广播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儿童广播剧配音员的专业水平、剧本选择、后期制作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声语言作为儿童广播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广播剧人物形象和内容的建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儿童广播剧也越来越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声语言作为广播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应如何满足受众对有声语言表达专业化的更高需求;如何把握儿童广播剧有声语言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儿童广播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喜马拉雅FM中100部儿童广播剧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有声语言、剧本、创作主体、音频时长、剧集、题材、付费情况、受众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移动音频的发展,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专业配音员开始组建团队,加入网络儿童广播剧的行列。有声语言作为儿童广播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旁白、对白、独白三种形式。在语言创作上,由于其广播剧的特征,要求有声语言表达要具有演播感、动作感、空间感和层次感。儿童广播剧作为声音的艺术,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有声语言表达上,要体现出节奏美和意境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审美认知由“经验”变成“体验”;审美愉悦由“聆听”变成“沉浸”。通过对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有声语言的分析,本研究在最后一部分对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有声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有声语言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儿童广播剧的受众是儿童,有声语言创作者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为儿童做好引领示范作用;第二,儿童广播剧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技巧,因此要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第三,要充分把握儿童心理,语言表达要富有童趣;第四,要不断加强对角色的理解,使声音对角色的塑造更加丰满生动。通过对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有声语言的优化建议,以期能够为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有声语言创作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主要是从喜马拉雅FM儿童广播剧进行研究,研究范围较窄,故不能代表全部儿童广播剧。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更多的样本容量,更加全面地对本领域进行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