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喜树碱(CPT)和羟基喜树碱(HCPT)是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含有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羟基喜树碱因其抗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而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继紫杉醇后的又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树碱(CPT)和羟基喜树碱(HCPT)是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含有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羟基喜树碱因其抗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而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继紫杉醇后的又一新的抗癌药物,但由于羟基喜树碱在喜树种子内的天然含量仅为十万分之一左右,必须经人工合成方法获得,该方法成本高、合成路线长、得率低。前期研究发现利用羟基喜树碱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物转化而积累的原理可以用于大量生产羟基喜树碱。 本文对喜树种子的萌发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影响种子发芽的外界因素,如温度、光照及水分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萌发时段的种芽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含量采用变波长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了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同期峰值的时间;对进一步提高处于同峰值期内的种芽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 1.确定了超声提取制备样品的方法:鲜芽匀浆粉碎,提取溶剂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40℃,超声频率15kHz。 2.确定了同步测定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反向柱(25c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3:7);流速1.0mL/min;检测时间:20min;检测波长:0-8min时为266nm,8-20min时为254nm;柱温25℃。 3.确定了喜树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是:发芽前5℃条件下处理30天;在频率20kHz,温度25℃条件下,超声处理10min;冷水浸种48h;在30℃昼/20℃夜(光照)的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 4.在喜树种子吸胀后的第11-13天,即子叶出现时,喜树种芽内的羟基喜树碱含量达到最高峰。 本文利用存在于喜树自然种子内的酶系统,人为调控影响喜树种子次生代谢的外部环境因素,提高了羟基喜树碱在喜树种芽内的含量,在羟基喜树碱含量达到高峰时终止发芽,此时的种芽可以为提取工艺提供了较优的高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原料,为喜树种子的高效利用和喜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他文献
产生植物系统性抗病性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中,研究较为透彻的是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途径,它主要是指植物体接种病原菌后,诱导出的对病原物的广谱性
随着高铁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中国的主要轨道线路已经逐渐被高铁所替代。然而机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轨道的平顺性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轨道高低不平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已经证
2019-06-17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一份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降低钠摄入量可以减少腹胀.rn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重新分析了一项
编程器是微型计算机开发与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类公司致力于产品设计方案的研发,而将批量生产环节交由拥有大型设备和生产线的生产
辣椒素(Capsaicin, CAP)是存在于辣椒等辛辣物质中的主要成分。CAP可与支配心脏的感觉神经末梢上的辣椒素受体(VR1)相结合,开放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促使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对心脏起作用。CAP还可直接抑制心肌细胞的钾通道和钠通道。VR1主要分布于对CAP敏感的神经末梢,大量证据表明它还存在于非神经组织,因此CAP有可能直接通过心肌细胞的VR1而发挥生理作用。但关于辣椒素对心肌细胞电生
本文阐述了一种硬件功能强、软件丰富、速度快的图像处理系统。其关键技术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CPLD)实现的 ,这种设计便于实现实时处理 ,开放性好
本文对黄单胞菌L4毒素的理化性质包括稳定性、脂溶性、pH对活性影响、分子量大小进行了初探,在此基础上在细胞水平上对黄单胞菌毒素14抑制目标杂草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从高镉含量的闪锌矿土样中经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可在2000mg/L镉浓度下存活并对镉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2,经形态学鉴定归入茎点霉属(Phoma).F2在液体培养时,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的基于专用硬件的通信设备所固有的功能单一、不易升级改造的缺点突显出来,导致多种通信协议在兼容和版本升级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这
脲酶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菌以及植物中,被认为是许多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脲酶是第一个被发现含有镍离子的酶,在催化尿素水解的过程中,其活性中心的镍离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脲酶的结构虽然不同,但它们活性中心的蛋白序列却是高度相似的,因此不同脲酶的催化机制本质上来说也是相同的。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并被证明其与胃癌有着直接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脲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