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之一。作为一份民营报纸,广告的重要性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尤其在新记《大公报》时期,广告获得了更为长足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大幅增加,这一切为《大公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广告的编排手法不断创新,种类更加丰富多彩,这使得《大公报》广告逐渐完成了向现代广告的过渡。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为当今的广告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广告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应。《大公报》上色彩斑斓的广告见证了民国二三十年代天津社会生活的变迁。在这段期间,天津市民的社会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便利,精神生活也越发地绚丽多彩,人们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向现代化的生活轨道迈进。《大公报》广告在市民生活变迁的过程中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广告作为近代文明的一个因素,一方面在传递信息、激发需求、促进竞争、开辟市场等方面推动物质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文化知识的传播、良好社会价值观的倡导以及培养民族认同感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广告在宣传过程中亦有许多不当之处,作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应,广告的不当之处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广告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享乐主义思想的泛滥、社会不良习气的蔓延以及诚信思想在生活中的丧失,而这一切与《大公报》部分广告中所透露出来的消极思想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大公报》广告在天津社会生活变迁中的消极作用与影响也是异常明显。这也为当今广告界如何利用广告的社会功能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借鉴。 本文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今的历史学研究在强调继承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越来越强调交叉和跨学科的研究。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集中了经济、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全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民国二三十年代在天津社会生活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大公报》广告的研究,揭示当时报业广告经营的现状,着重分析广告的规模、类型特征与编排特点,同时透过广告这一文化现象阐述民国二三十年代天津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广告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全文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综合吸收广告学、社会学等一些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力求发挥交叉学科研究优势,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丰富《大公报》广告的研究视角,并可对历史现象做出些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