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以广州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在册吸毒人员250.4万名;据司法部提供数据,2008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已累计收治140万余名戒毒人员。由此可见,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在现有四种戒毒措施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广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执行期限为两年。在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中,戒毒人员一般会经历生理脱毒期,脱瘾训练期和戒治巩固期三个阶段。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两年的强制隔离生活也让戒毒人员与外界社会有所脱节。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回归社会。若戒毒人员不能成功回归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便容易陷入会复吸的循环,所以,再社会化也成了戒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管理者的视角,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分析法,在对强制隔离戒毒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得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以广州为例,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本文拟从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期,脱瘾训练期和戒治巩固期三个阶段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剖析,深入对比研究监狱管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模式,结合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找到最适合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公共服务供给方案。在既考虑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作为被监管对象,有天然的对立性的特点,保障监管场所稳定,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又结合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需求,达到有效促进强隔戒毒人员成功戒毒并回归社会的目的的情况下,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意见和对策。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