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包膜血管构筑的实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eumann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报道了植入型扩张器的临床应用。Radovan则在19世纪70年代开创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研究显示,植入扩张器后,由于异物反应而出现结构上与筋膜类似的扩张包膜;在早期以丰富的细胞成分与较为密集的血管网络为主,而后期则以比较成熟的胶原纤维为主:并分为内层、中央层、过渡层及外层;在移除植入物后的6个月左右如无并发症出现,扩张包膜能被彻底吸收;扩张效应能增强扩张皮瓣的血运和成活长度;扩张包膜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血流量,后者经实验证实能够支持移植皮片的存活。 为了能够直观地了解扩张包膜血管构筑的情况,我们先后以4只小型猪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扩张器并进行扩张)与对照组(不植入扩张器)。Ⅰ期手术中在小型猪的肉膜下层植入扩张器,注水期结束后,Ⅱ期手术中依次进行颈动、静脉插管、生理盐水灌洗、甲醛固定和乳胶墨汁灌注,并经无水乙醇逐级脱水、水杨酸甲脂透明等等步骤,最终制备成扩张皮肤及扩张包膜血管构筑的透明标本。经过细致对比后可以发现:①扩张后皮肤上的血管数量增多、管径增粗并出现迂曲;②扩张包膜上存在着密集的、增粗的血管网络,相互之间呈树枝状交通;③经过植入扩张器的操作后,原本正常皮肤的垂直供血模式转变为实验组内以斜行血管分支为主的供血模式,血管走行的方向和角度基本与扩张囊的弧度相匹配:④扩张包膜与扩张皮肤上的血管网络之间互相沟通,二者存在密切联系,在扩张囊的周边部分的位置出现分岔,二者应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⑤扩张包膜的血管系统与扩张皮肤上的血管网络在血管密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最终,我们认为,扩张包膜是完整的扩张皮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对扩张皮瓣成活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分离及去处。 结合制备的动物模型标本及以往的研究结果,设计了“应用带包膜蒂的扩张皮瓣修复局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式,并在临床上应用于76例患者(共145个皮瓣)。该术式的要点是,在扩张器的Ⅱ期手术操作时,当切开到达扩张包膜表面时,沿着扩张包膜与真皮层之间的层次进行锐钝结合的分离操作,在到达事先所标定
其他文献
为重新拟选水源地,使其满足每天4×104m3的开采量,在水文地质钻探的基础上进行潜水非完整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公式计算出渗透系数K,将拟选水源地布设
目的 建立一种兔在体的左肺缺血、肺动脉保存液灌注、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用以比较、筛选和鉴定不同肺保护液对在体肺缺血冷藏再灌注后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最
实验目的:探讨人重组集落细胞刺激性因子(rhG-CSF)动员自体骨髓基质细胞(MSC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在不同时间动员MSCs对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线栓
目的比较不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时机治疗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144例,根据症状发作至行LC的时间长短分成72h内(Ⅰ组)、4~6d内(Ⅱ组)、7~9d(Ⅲ组)3组,
本文从地震波组特征的分析入手,用理论分析计算、VSP资料的解释、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以及地震模型正演验证分析等方法技术,对主要地震反射波组的形成机制、地质属性进行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以深圳地铁5号线五和站设计为例,总结地铁设计中可能产生的细节问题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