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黄牛有大约25种,延边黄牛排在前五名,因此被誉为我国五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因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主要优势为:抗寒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而且肉质营养丰富、风味优良,完全具备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档肉牛新品种的潜力。为了挖掘延边黄牛中与其优良肉质相关的基因资源,本试验首先对延边黄牛进行了肉质性状检测,然后选取了两个基因--PRKAG3和ME1,研究这两个基因与肉质之间的相关性,为初步阐明基因对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和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延边黄牛肉用品种的培育及其提高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选取了在相同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的100头延边黄牛,从肉品理化性状、常规营养成分、胴体性状等方面进行测定。经过检测后均符合高档牛肉的标准。2、对PRKAG3基因进行了克隆分析,应用PCR-SSCP方法对基因的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pH值、亮度、红色度、黄色度、屠宰率呈负相关;与系水力、嫩度、蒸煮损失、彩色度、色相角、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呈正相关;与背膘厚相关性不大。在PRKAG3基因的第6外显子、第8外显子、第9外显子以及第12外显子上存在多态性位点。(1)PRKAG3-6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pH值和蒸煮损失有一定的相关性。(2)PRKAG3-8 P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检测发现,肌内脂肪含量与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3)PRKAG3-8 P2和PRKAG3-8 P4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系水力、屠宰率及肌内脂肪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4)PRKAG3-8 P3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5)PRKAG3-8 P5和PRKAG3-8 P6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6)PRKAG3-8 P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系水力、眼肌面积、屠宰率有显著差异(P<0.05)。(7)PRKAG3-8 P8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pH值有显著差异(P<0.05)。(8)PRKAG3-9 P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以及系水力有一定的相关性。(9)PRKAG3-9 P2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10)PRKAG3-12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一定的相关性。3、试验以ME1基因作为肉质的候选基因,对ME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运用了 PCR-SSCP技术对延边黄牛的ME1基因的外显子部分区域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在ME1基因的第1外显子、第2外显子、第8外显子、第10外显子以及第14外显子上存在多态性位点。(1)ME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屠宰率、pH值和背膘厚存在显著差异(P<0.05)。(2)ME1-2 P1位点遗传多态性与蒸煮损失存在差异(P<0.05),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蒸煮损失高于CT基因型个体。在系水力、pH值、背膘厚、眼肌面积、屠宰率和肌内脂肪含量上,CC型和CT型差异均不显著(P>0.05)。(3)ME1-2 P2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蒸煮损失存在差异,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蒸煮损失高于AG基因型个体。(4)ME1 P3座位上的各个基因型与系水力、pH值、背膘厚以及屠宰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呈现出CC>AA>AC的趋势;CC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AC型个体(P<0.05),CC型个体蒸煮损失分别比AA、AC型个体显著性高(P<0.05)。(5)ME1-8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延边黄牛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其中CT型个体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CC和TT型的个体(P<0.05)。(6)ME1-10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系水力、pH值、蒸煮损失以及屠宰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在该位点上呈现出AA>AC>CC的趋势。(7)ME1-14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型和CC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P<0.05)。说明,PRKAG3和ME1基因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密切相关,这两个基因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