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从国家的角度分析信贷双轨制的变迁.首先从国家效用函数切入,揭示了国家效用与信贷双轨制的内在联系:信贷计划轨与信贷市场轨分别满足了国家效用函数的稳定目标与增长目标,从而保证了国家效用函数最大,并详细分析了计划轨与国家效用的关系.接下来分析了国家实行信贷双轨制的经济基础:国家积聚的大量的货币发行收益与金融剩余.从而说明随着货币化水平的提高该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时,国家应部分放弃信贷资金的计划轨分配.第二章从国有银行角度进一步分析信贷双轨制的变迁.首先描述了国有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扩展市场轨的过程,并通过一个厂商模型分析了由此导致的经济效应.市场轨的过渡扩张引起国家的清轨行为,引发了国家与国有银行的金融博奕.从而说明双轨制向单一市场轨的变迁是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第三章从国有经济对信贷制度的需求这一侧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指明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在后渐进改革中的意义在于:它是保证制度变迁函数连续性的重要条件.接着通过对非国有经济投入结构的分析得出结论:非国有经济现行的内源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不能支持其进一步增长,这就要求对双轨制的信贷资金安排进行变革.第四章着重分析信贷双轨制困境的求解路径——组织规模收缩.在金融业粗放经营的背景条件下,信贷双轨制的实施必然引起国有银行组织规模扩张,从而造成后渐进过渡时期的规模过剩,引起国家的金融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收益.若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收缩国有银行组织规模,而组织规模的收缩又必然导致市场轨的收缩.从而解决金融控制的收益成本问题,并得以摆脱信贷双轨制困境.第五章从更深层次的产权角度探讨双轨制困境的求解路径.承接上文,说明组织收缩的实质是产权收缩.因此从制度演进的视角看,最优的制度选择应是计划轨收缩于国有产权的政策性银行,市场轨扩展到产权多元化的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