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类蔬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分析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分子标记技术已迅速渗透到芸薹属(Brassica)植物研究的各个领域,但目前还很少见到利用AFLP技术对芸薹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文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芸薹属芸薹种(Brassica campestris L.)(2n=20)蔬菜作物的3个亚种、139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在64对标记引物中共筛选出4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分别是E7M1、E6M1、E4M1、E4M3)。利用筛选出的四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大白菜、小白菜的多态性较高,平均达到70%,芜菁的多态性较低,只有35%。同时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不加权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Average Method(UPGAM))建立聚类图。聚类结果表明:芜菁与中国白菜(大白莱、小白菜)较明显各自聚为一类,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大白菜、小白菜聚为一类,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小白菜中,乌塌菜、菜苔与普通白菜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说明乌塌菜与菜苔可能由普通白菜选育成的变种;而芜菁和大白菜在聚类图上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地理区域差异。 同时,本实验表明AFLP技术在芸薹种品种鉴定中是一种快速、稳定、检测率高的方法。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一方面,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过度使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居住环境。在这个大环境背景下,如何获取清洁可再生能源,来避免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电气领域、能源领域、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诸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从特殊场合的下的小容量
可用输电能力既是衡量电力系统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引导的关键信息之一。足够的可用输电能力是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力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条件。否者电力系统会发生阻塞,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与危险,从而导致电力公司和市场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近年来电力资源变得紧张,环保压力加剧,如何利用好输电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可用输电能力问题成为了热点研究问题。目前,
风电的大规模应用给风力发电并网技术提出了故障穿越能力的要求。在各种故障中电网电压不平衡故障发生概率较大,此时电网电压中产生负序电压。传统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多采用同步旋转坐标系矢量控制方式,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当电网电压中含有负序分量时,同步旋转坐标系信号中产生二倍同步速交流信号,使得PI控制器产生振荡,造成电流中产生负序分量、功率和电磁转矩产生振荡,会对发电机稳定运行产生危害,同时振荡会使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