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结合临床行为学量表纵向观察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及痉挛引起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定性并定量分析大脑运动皮层激活重塑的动态过程,旨在探讨运动皮层代偿、重组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间的关系,为低频rTMS治疗卒中后痉挛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及探讨其可能恢复机制。方法在福州总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和神经内科病房招募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50例患者,最终完成数据采集的共47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1Hz rTMS+常规康复治疗)24例,对照组(sham rTMS+常规康复治疗)23例,通过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8周的干预。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UE),Barthel指数(BI)相关临床行为学的评定,并在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取5例患者进行fMRI检查。观察其治疗前后大脑运动功能区激活区域与激活强度的改变。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和FMA-UE、MAS、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挑选的进行fMRI检查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临床行为学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康复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MAS、BI均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接受fMRI检查的患者,偏侧化指数(LI)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升高值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LI升高值与MAS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78,P<0.05),对照组的LI升高值与MAS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53,P<0.05)。4.两组接受fMRI检查的患者的结果示,治疗组激活区域有双侧大脑感觉运动区、辅助运动区,患侧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扣带回,额中回,健侧大脑顶下小叶,额下回;对照组激活区域有双侧感觉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初级运动区,额下回,患侧扣带回,顶上小叶,健侧丘脑,缘上回,颞下回。结论1.低频rTMS结合康复训练及单纯康复训练均可改善恢复期卒中患者痉挛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且低频rTMS和康复训练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2.与运动功能相关的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扣带回不仅可以控制肌肉协调性和肌张力,还可促进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痉挛的恢复。3.治疗前后健患侧大脑激活区的改变为早期健侧激活为主,之后逐渐过渡到患侧激活为主,符合该疾病的功能区重组的规律,这个过程中低频rTMS和康复训练起到促进的作用。4.低频rTMS不仅明显降低健侧皮层兴奋性,使患侧皮层兴奋性增强,还可以加速大脑主要相关运动功能区由健侧向患侧的迁移,使运动功能改善,缩短康复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