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与肥胖在全球共同流行,二者的临床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议。目前针对亚洲人群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肥胖相关指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证据,指导其一级预防。方法:本研究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包括DTC病例10668例(男2254,女8414例)及匹配的对照组11858例(男2494例,女9364例)。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和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s,ORs)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健康体检总人群BMI和BSA随年龄呈倒置“V”形变化,BF%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肥胖在各年龄分层的占比随着年份的推移总体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人体测量参数作为连续变量时,DTC风险均随之增加;作为分类变量时,BMI、BSA和BF%均以剂量-反应方式与DTC患病风险显著相关,同时更高的身高和体重也可增加DTC患病风险。性别年龄亚组分析显示,人体测量变量与DTC患病风险之间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多因素分析中,BMI分别采用中国和WHO国际分级标准(CN-BMI和WHO-BMI)进行分析。采用CN-BMI,女性超重和肥胖组OR分别为1.151(1.037-1277)和1.292(1.092-1.528),提示女性BMI与DTC患病风险正相关。小于50岁男性超重和肥胖组OR分别为1.221(1.014-1.469)和1.520(1.202-1.923),而大于50岁男性则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于50岁成年男性BMI与DTC患病风险正相关。小于50岁女性BSA及BF%最高四分位OR分别为1.684(1.368-2.072)和1.079(0.881-1.321),而大于50岁女性则未见显著相关性。小于50岁男性BSA最高四分位OR为1.448(1.132-1.853),BF%无统计学意义,而大于50岁男性的BSA和BF%均无统计学意义。当采用WHO-BMI时,女性分析结果与采用CN-BMI一致,而男性BMI与DT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普通人群超重肥胖在各年龄分层占比,随年份推移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符合我国报道的超重肥胖率及其增加的趋势。更高的BMI、BSA及BF%与DTC患病风险相关,但具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性。小于50岁成年女性的BMI(超重和肥胖)、BSA及BF%均与DTC患病风险正相关,小于50岁成年男性的BMI(超重和肥胖)、BSA与DTC患病风险正相关;大于50岁女性的BMI与DTC发病风险相关,大于50岁男性的三个人体测量指标均与DTC患病风险无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肥胖可能是DTC潜在的危险因素。肥胖干预、治疗可能使甲状腺癌防治获益,并可能进一步减轻肥胖相关癌症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