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rul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吐血、无汗骨蒸、跌扑伤痛、痈肿疮毒。而牡丹皮炭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吐血、崩漏及其他多种血热出血证。但是,目前有关于牡丹皮炮制前后所出现的“一物两性”现象的物质基础以及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牡丹皮炭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目前已知的牡丹皮炭化学成分进行止血活性筛选,以期探明牡丹皮炭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并以此奠定牡丹皮炭止血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也为阐明牡丹皮炭凉血止血的药理机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课题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手段对牡丹皮炭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NMR、ESI-MS和EI-MS等现代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以及鉴定,分别是丹皮酚(1)、3-(2-呋喃基)-2-1-(2-羟基-4-甲氧基)-2-丙稀酮(2)、3,6-二甲基-5-羟基苯并呋喃(3)、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α1,α2-二乙基-1,2-苯二甲醇(5)、β-谷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苯甲酸(8)、5-烯-十四酸甲酯(9)、9-十八烯酸-2-羟基乙酯(10)、1,4-二乙基-环己烷(11)、十三烷酸甲酯(12)、十四烷酸-2,3-二羟基丙酯(13)、3-癸氧基-1-丙醇(14)、3,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15)、桦木酸甲酯(16)、2,4-二羟基苯乙酮(17)、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丙酮(18)、白桦脂酸(19)、齐墩果酸(20)、4-甲氧基苯甲酸(21)、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22)、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23)。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9、10、11、12、13、14为首次从牡丹皮炭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对牡丹皮炭的止血活性成分进行预测,发现牡丹皮炭中有28个符合Lipinski类药五原则并具有不同程度止血活性的化学成分,以此为基础构建多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研究分析,对探究牡丹皮炭止血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