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CD147表达对白血病SHI-1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z3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matrixmetalloproteinaseinducer,Emmprin,CD147)在乳腺癌、肝癌、喉鳞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但与白血病浸润、转移关系目前并未有明确研究。本研究通过慢病毒干扰载体干扰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的CD147表达,建立SHI-1细胞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体外共培养模型,观察干扰CD147表达后SHI-1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裸鼠白血病模型,进一步明确CD147在白血病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1、参照文献设计,针对CD147的RNAi靶点序列,合成靶序列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RNA慢病毒载体pGC-LV,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测序正确的pGC-LV/CD147、pHelper1.0和pHelper2.0质粒经脂质体2000,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用逐孔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同理针对CD147阴性干扰序列,构建阴性病毒,测定病毒滴度。2、病毒构建成功后,用PGC-LV/CD147慢病毒及阴性对照病毒感染SHI-1细胞,分别命名为SHI-1/CD147及SHI-1/NC细胞,实验分为SHI-1、SHI-1/CD147及SHI-1/NC三组,感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CM)细胞中GFP荧光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D147、MMP-2、MMP-9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D147蛋白的表达。成功干扰SHI-1细胞CD147表达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3、收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培养BMSCs,按1:10比例将BMSCs与SHI-1细胞混合接种于铺有Matrigel基质胶的Millicell小室中,共培养24h后,将下层液体混匀,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跨Matrigel胶移行至小室下层的细胞总数,计算移行细胞比例。4、裸鼠动物实验:①皮下成瘤:购买6周龄BALB/c裸鼠,不进行任何处理。裸鼠给予左前肢皮下注射5X10~6/只SHI-1、SHI/NC、SHI-1/CD147三组细胞,每组6只,观察皮下肿瘤大小,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并对肿瘤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皮下肿瘤CD147蛋白的表达。②经尾静脉接种:6周龄BALB/c裸鼠进行切牌(splenectony),环磷酰胺腹腔注射(cytox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及全身亚致死剂量辐照(sublethal irradiation)等预处理(SCI预处理),经尾静脉接种1X10~7个SHI-1、SHI-1/NC、SHI-1/CD147细胞,每组8只,观察裸鼠生存期,在裸鼠濒死前或死亡后立即解剖,观察各脏器肿瘤生长情况,取肝、肺、肾等组织于10%的中性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采用抗人CD45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应,观察白血病细胞在脏器中浸润分布情况。结果:1、通过逐孔稀释法,成功构建了可供转染的且带有GFP绿色荧光的慢病毒,测得阳性病毒滴度为1×10~9TU/ml,阴性病毒滴度为2×10~9TU/ml。2、FCM检测SHI-1/CD147GFP荧光率为94%、SHI-1/NC为82%, WesternBlot检测发现SHI-1/CD147细胞的CD147蛋白较SHI-1/NC下将91%,SHI-1/NC与SHI-1细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T-PCR检测发现SHI-1/CD147细胞CD147、MMP-2及MMP-9mRNA表达比SHI-1/NC细胞分别下降83%、72%及63%,而SHI-1/NC与SHI-1细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成功干扰SHI-1细胞CD147表达后,MTT发现SHI-1/CD147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的OD值显著低于SHI-1组及SHI-1/NC组细胞(均p<0.05)。3、单独SHI-1细胞不能跨Matrigel基质胶向Millicell下层移行,与BMSCs共培养后,SHI-1细胞及SHI-1/NC细胞跨Matrigel基质胶向下层移行能力显著提高,24h后移行至下层的细胞占接种细胞数的比例分别为SHI-1+BMSCs:18.2±2.5%(15%~21%);SHI-1/NC+BMSCs:16.5±2.7%(13.5%~19.5%);SHI-1细胞组和SHI-1/N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HI-1/CD147+BMSCs:4.5±1.2%(3%~6%),侵袭比例明显下降,与SHI-1组和SHI-1/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裸鼠动物实验:①皮下成瘤发现:SHI-1/CD147细胞在裸鼠皮下形成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显著低于SHI-1及SHI-1/NC细胞在裸鼠皮下形成的肿瘤(p<0.05)。免疫组化显示SHI-1/CD147瘤体中CD147表达低于SHI-1及SHI-1/NC肿瘤。②经尾静脉接种:接种SHI-1的裸鼠中位生存期为32天(22-33天),接种SHI-1/NC细胞的裸鼠中位生存期为28天(26-30天),而接种SHI-1/CD147细胞的裸鼠生存期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为41天(24-47天),SHI-1/CD147组裸鼠生存期与SHI-1组和SHI-1/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尸体解剖显示接种SHI-1、SHI-1/NC细胞的裸鼠肝脏、肾脏、肺、胃、睾丸可见肿瘤生长,而接种SHI-1/CD147细胞在裸鼠体内脏器浸润能力下降, HE染色、人CD45免疫组化染色在裸鼠的肝脏、肾脏、肺、胃、睾丸均发现SHI-1细胞浸润。结论:(1)我们成功构建的慢病载体,通过感染SHI-1细胞,可对其生物学行为做进一步研究。(2)SHI-1/CD147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且通过RT-PCR发现MMP-2、MMP-9mRNA表达下降,这可能与干扰CD147表达后,不能刺激SHI-1细胞分泌MMPs有关。(3)在白血病患者BMSCs与白血病SHI-1细胞接触时,SHI-1细胞跨Matrigel基质胶能力提高,干扰CD147表达后,其侵袭能力下降,可能是BMSCs与SHI-1细胞通过CD147来诱导SHI-1细胞提高跨Matrigel侵袭能力,这也可能是白血病细胞向髓外浸润的主要机制之一。(4)皮下成瘤结果表明,干扰CD147表达后,体外成瘤能力下降,免疫组化显示SHI-1/CD147肿瘤组织中CD147表达低于SHI-1及SHI-1/NC肿瘤。尾静脉结果表明,干扰CD147表达后,裸鼠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在脏器中的浸润、转移能力下降,进一步证实CD147可能诱导MMPs,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干扰CD147的表达,进行多器官浸润以及体外白血病SHI-1细胞和BMSCs共培养实验,发现干扰CD147的表达,可减少SHI-1细胞在裸鼠体内浸润、转移的的发生,CD147将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其他文献
在不同养殖温度下注射外源雌激素后对孵化后90日龄的施氏鲟性未分化的仔鱼进行培育,研究早期性腺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和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温度和外源雌激素对施氏鲟
<正>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山东省昌乐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发现,相当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由于心理不成熟或存在缺陷,缺乏自控力和行为预测能力,其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受不良心理的支配,
在市场需求和学校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采用深入访谈、座谈和不记名意见收集方法,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个案,从自信、问题、专业、
生态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因人类对生态无序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生,影响久远。自产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刺激了人类对物欲的享受需求的激增。在这一阶段,人类坚信“人定胜天”的定律,无视自然规律的约束在自然中贪得无厌的索取、肆意忌惮的破坏。掠夺式的开采与随心所欲的排污超出了自然的再生与自净能力,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由此而产生,甚至引发20世纪上叶至中叶
眼睛高发病率主要体现在青少年儿童身上,特别是14岁以下的,近视、弱视、斜视的发病率相当高,除了一些先天原因外,后天的因素应该重视。像不适当的用眼,电视、电脑的影响,一些
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研究了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模式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根
福建的水电事业始于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民国时期。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里,福建的水电事业先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历史嬗变,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民办水电兴起为特点的萌发阶段、
109座万达广场、71家万达酒店、99家万达百货、150家万达影院,还有青岛国际电影节、汉秀……当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万达制造"时,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统治者的财富也随之呈
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幼儿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主要由紊乱的血管和大量不成熟的内皮细胞组成。发病率高达10~12%,严重影响患儿容貌、受累器官的功能、心理健康等,现代医学主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老师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德育教育。关于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