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脑原位和转移性肿瘤中,肿瘤微环境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因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胶质瘤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非肿瘤细胞,主要有星型胶质细胞、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小胶质细胞、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和T细胞等,这些免疫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促进胶质瘤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进而促进其生长和转移。CD3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还可以表达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表面。CD30L可以促进霍奇金淋巴瘤的生长和增殖,同时作为免疫调节分子,参与多种自身免性疫疾病的病变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以往有关CD30L与肿瘤的相关研究多局限在淋巴系或血液来源肿瘤范畴,而对于脑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以及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因此,本课题利用Cd30l基因敲除小鼠(CD30LKO),颅内接种鼠胶质瘤细胞系-GL261建立胶质瘤模型,初步探讨Cd30l基因缺失对小鼠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及肿瘤进展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CD30L在实体脏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利用C57BL/6(wild-type,WT)、CD30LKO小鼠和尾静脉回输m CD30-Ig抗体的WT小鼠,颅内接种GL261胶质瘤细胞系建立小鼠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存率。2、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正常WT小鼠脑组织、种瘤21天后WT小鼠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内CD30L蛋白水平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GL261细胞表面CD30L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WT小鼠种瘤21天后,肿瘤浸润的TAM表面CD30L的表达。3、通过HE染色,观察种瘤21天后WT、CD30LKO和尾静脉回输m CD30-Ig抗体的WT小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且估算其胶质瘤的体积。4、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种瘤21天后WT和CD30LKO小鼠胶质瘤内的小胶质细胞、TAM和MDSC细胞亚群、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功能性分子的变化。5、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种瘤21天后WT和CD30LKO小鼠胶质瘤内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1、在小鼠胶质瘤模型中,与WT小鼠相比,Cd30l基因缺失或CD30L分子阻断后,引起小鼠生存率下降。2、在小鼠胶质瘤模型中,与正常小鼠脑组织相比,胶质瘤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30L的表达量明显升高;GL261细胞系和胶质瘤浸润的TAM中表达CD30L。3、种瘤21天后,与WT小鼠相比,Cd30l基因缺失或CD30L分子阻断后,引起小鼠肿瘤体积增大。4、种瘤21天后,与WT小鼠相比,CD30LKO小鼠肿瘤浸润的小胶质细胞、TAM、CD45+CD11b-的细胞比例和数量增加;CD30LKO小鼠肿瘤浸润的TAM和MDSC亚群的细胞比例和数量增加;CD30LKO小鼠肿瘤内TAM和小胶质细胞的表型更加促进肿瘤生长。5、种瘤21天后,与WT小鼠相比,CD30LKO小鼠肿瘤浸润的CD8+PD-1+T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升高,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同时CD8+T细胞分泌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g和TNF-a的能力减弱,说明CD30L的缺乏引起CD8+T细胞的耗竭。结论:CD30L信号通过调节胶质瘤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比例数量以及表型特征,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性作用。